科学·技术·工程跨学科研究

  • 转译、重组与维系:ANT视角下的纸质相册与家庭关系

    刘艺璇;胡翼青;

    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分析视角,通过对20个家庭做深度访谈,探讨数字时代纸质家庭相册的存在意义。研究发现,纸质相册作为行动者实现了对家庭关系的转译: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许诺增设对于“家”的责任关系,通过对记忆的具象显影强化不同成员间的情感联结,通过描摹理想家庭图景为成员暗示行为规范;在行动过程中,纸质相册征召众多异质行动者并成为“必经之点”,而后将行动关系铭刻于物质形态,最终构成了纸质相册的行动性来源,使得家庭关系的重组与维系成为可能。

    2025年01期 v.27;No.13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 ]
  • 机器朋友:人机交互中的主体性困境探究——以微博社交机器人“评论罗伯特”为例

    蒋艺瑶;旷越;黄予函;胡菡菡;

    立足于微博社交机器人“评论罗伯特”案例中人类与社交机器人交互的全过程,从实证层面关注不同用户面临的主体性困境。研究发现,用户在清醒认知并采取行动维护自我主体性的同时,仍面临着无意识的异化和剥削,具体表现为四大主体性困境:机器沟通体验上,既明辨算法痕迹又难抵话语失范;信息归属决断上,既重视信息保护又面临泄密风险;情感交互过程中,既强调情绪价值又遭受偏见侵入;算法本质识别上,既掌握主体意识又存在失效驯服。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进一步指出,关涉人类主体性危机的思考应回归人类自身,用户提升自我算法素养水平将是克服当前阶段主体性困境的核心。

    2025年01期 v.27;No.139 11-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 ]
  • 青年扮老类语C游戏“AAA家族”的运行机制与寓教于乐价值

    董浩;皇甫钰;张星宇;

    青年扮老类语C游戏“AAA家族”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不仅是青年群体自娱自乐的小圈子文化,而且是青年群体以反叛、搞怪、解构的方式对社会问题的反向言说与表达。以小红书平台上的“AAA家族”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民族志和非结构访谈法,对青年扮老类语C游戏“AAA家族”的运行机制与社会价值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之所以使用老年人语言,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在新媒体技术赋权下,通过挪用青年扮老类语C游戏“AAA家族”的语言化文字,能够以戏仿、解构等手法模仿老年人,进而在获得间接反抗父辈权威、缓和家庭关系机会的同时,还能以话语实践提供的角色扮演方式,实现代际之间的另类沟通和理解。究其本质,是因为扮老类语C游戏“AAA家族”具有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即通过模仿间接获得父辈经验,进而加速个人社会化;通过自组织结成的趣缘群体,满足虚拟社交、表达、被尊重等需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与解构的游戏狂欢中,通过模仿提前获得了“老年化”的体验,进而实现理解父辈、促进代际沟通的作用;通过碰撞与交融的方式,促进了网络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

    2025年01期 v.27;No.139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 ]

中国自主数字法治理论研究

  • 数字检察赋能行刑衔接:前提、可行性及路径

    方颉琳;

    检察机关是行刑衔接的重要枢纽,探讨数字检察赋能行刑衔接意义重大。数字检察与行刑衔接均以系统治理为目标,前者能够提升行刑的衔接紧密度、畅通后者的信息共享渠道、优化后者的部门协同机制,因此数字检察能够为行刑衔接赋能。在赋能路径上,应当进行类型化构建,使数字检察在最狭义和狭义行刑衔接中发挥直接作用、在广义和最广义行刑衔接中发挥间接作用,同时要区分检察机关在行刑衔接中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双重角色,分别进行事中赋能和事后赋能。

    2025年01期 v.27;No.139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 ]
  • 大数据证据民事司法应用的困境与出路——基于176份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杨雅妮;石芬琴;

    大数据证据是基于海量基础数据,通过算法分析技术进行“再加工”,进而挖掘数据背后规律所形成的证据。通过对176份民事判决书的分析发现,大数据证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产物,在法律地位、基础数据采集、算法分析技术审查以及大数据报告鉴定方面面临应用困境。为纾解此困境,进一步挖掘大数据证据的证明价值,应当明确大数据证据的独立法律地位,消解基础数据的采集障碍、加强对算法分析技术的审查判断,并提升大数据报告鉴定的质量。

    2025年01期 v.27;No.139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强制执行研究

    黄振鹏;梁茗翔;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作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可被纳入执行财产范围的主要依据,尚不足以应对司法实践的复杂挑战,同案不同判的现象频频发生,影响了执行质效。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虚拟性和附着性的特质使其处于传统执行网络查控系统的盲区,交易隐蔽性的特征也使其极易成为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工具。因此,为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缓解当下“执行难”的困境,应明确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廓清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属、健全相关法律规定、充分发挥运营商的协助作用、强化媒体宣传推介功能、完善执行程序与方式,全方位构建起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执行长效机制。

    2025年01期 v.27;No.139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法治新观察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正当性检视

    赵妮;张式军;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文件规定磋商协议可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获得强制执行力。然而,司法确认程序有较为明确的适用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条件是司法确认的协议性质为民事协议,且系由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调解达成。但现有规定未明确磋商协议的法律性质,理论界对磋商协议属于行政协议还是民事协议争议较大。行政协议的有效识别标准为非市场行为性,而磋商协议的内容体现了市场交易行为,所以,磋商协议属于特殊的民事和解协议,而非民事调解协议。由此,磋商协议直接适用司法确认程序缺乏充分的正当性,而由第三方调解组织居中主持磋商程序,能够实现磋商程序与司法确认程序的顺畅衔接以及磋商协议适用司法确认程序的正当性。

    2025年01期 v.27;No.139 60-6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 ]

经济学·管理学_高质量发展与双元创新驱动研究

  •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双元绿色创新影响研究:ESG表现的调节效应

    陈会英;华宏壮;周衍平;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制造业企业“扩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按照探索式绿色创新与利用式绿色创新的双元创新视角,探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双元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探索式绿色创新与利用式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创新开放度和提高知识整合能力,促进双元绿色创新发展;ESG表现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双元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创新开放度和知识整合能力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企业双元绿色创新。由此,未来企业要重视ESG表现的影响,促进数字化转型和ESG表现协同发挥作用,共同助力制造业企业双元绿色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01期 v.27;No.139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 ]
  •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绩效的驱动研究——基于双元创新视角

    张月玲;韩雪影;石珂钰;

    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绩效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探究其作用机制发现,双元创新在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董事会非正式层级通过提升双元创新互补性,推动企业绩效的提升;但双元创新平衡性中介作用不显著。此外,媒体关注度有助于促进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未来应积极发挥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治理作用和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同时持续协调双元创新的资源配置。

    2025年01期 v.27;No.139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经济学·管理学

  • 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协调发展路径的动力学分析与策略研究

    李堂军;肖晓蕾;

    选取山东省2006—202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值;并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方面,以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效率协调发展为目标,分析因果关系,构建动态仿真模型,情景模拟不同政策路径。研究发现,2006—2022年间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稳定上升,碳排放效率在2012年前后先降后升;公众关注度、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吸收转化能力是促进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和碳排放效率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市场需求是制约因素。针对山东省在碳排放上的实际情况,较为合适的发展路径是增强社会意识、加速科技成果应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控制市场需求以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2025年01期 v.27;No.139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研究

    周明鹏;

    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本质上就是突破工具性和外源性认识逻辑,将技术深度嵌入工作体系,全方位掌握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思想观念、价值观点以及行为动态等趋向,弥合传统工作范式与青年群体涌现的异质性需求之间的差距,促进党的青年工作的精准分析和量化研究,推动各要素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深度融合引发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内在关系和外部形态深刻变革,通过赋能理念更新、方法变革、载体拓展提升了工作实效。同时,也因技术异化之虞,衍生了技术崇拜、僭越隐私规范、主体性遮蔽、核心价值观消解等诸多现实问题和矛盾纠葛。这需要坚持隐私保护与伦理规约相连系、技术依托与价值理性相调适、意识形态引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内在要求,以党的青年工作之“道”科学驾驭人工智能之“术”。

    2025年01期 v.27;No.139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