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工程跨学科研究

  • 揭开人权灰姑娘的面纱:科学权之科学福利权

    杨学科;

    作为科学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福利权,即享受科学进步及其应用所产生利益的权利,早被写入联合国相关人权文件,在实践中却一直被忽视。科学福利权在规范上涉及个人科学福利以及提供必要帮助的方式,不仅仅是科学应用的权利,也是享受科学进步本身的权利。但科学福利权面临着规范张力和实现困境的双重问题。科学福利权的义务亦呈现出多元主体、多层次义务的特点。我国法律虽无科学福利权的明文规定,但规定了大量享受科学进步及其应用所产生利益的国家义务条款,建议相关法律后续修法将科学权或科学福利权写入立法目的条款。

    2020年03期 v.22;No.11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技术调节论对异化论和本体论技术哲学的批判——维贝克技术调节论思想述评

    李洋;

    维贝克(Peter-Paul Verbeek)是荷兰现象学传统技术哲学的代表学者,以"道德物化"(Moralizing Technology)的观点闻名于国内学界。他的技术调节论(Technical Mediation)却未受到应有重视。理论上,正是因为有了技术调节的逻辑,技术非中立性的工具,技术与人是相互塑造、纠缠的关系,才使得"道德物化"可能。技术调节从本体的(ontic)角度批判了技术异化和技术本体论形而上的本体论(ontological)属性。依托现象学视野,在经验转向的背景下,维贝克尝试运用人技关系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装置范式理论,发展和构建以后现象学为理论基础的、以技术人工物及人技关系为焦点的、以技术实践为核心的技术调节论。

    2020年03期 v.22;No.111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文化娱乐产业法律问题研究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主体之问及其解决方案

    孙山;

    对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法保护,应当将何种主体设定为生成内容的法律主体,目前学界尚无统一看法。法学研究应当立足于现实,而不是根据猜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主体之问的实质,是财产权归谁所有,并不包括责任承担。法律主体所经历的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历史变迁,无法推导出应当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的结论。主体资格的承认不但不会对人工智能本身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相反,将会在扼杀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颠覆整个法律制度,完全不可取。现实条件下较为理性的选择,是从法学和产业的双重视角出发,将人工智能的所有人视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作者,由其享有著作财产权,但排除其享有著作人身权。

    2020年03期 v.22;No.111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区块链技术在商标领域的应用及其问题研究

    刘斌斌;魏雪;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具有引领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意义,其核心技术特征有去中心化、信息不易篡改和公开透明等。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延伸至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它的诞生同样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契机。区块链技术对商标领域的权利确权、权利保护和商标侵权案件中当事人的举证,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商标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地运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技术路径,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真正实现技术融合法律,而共同赋能社会。

    2020年03期 v.22;No.111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法治新观察

  • 论证券纠纷调解机制的优化路径——以日本证券金融商品斡旋咨询中心为镜

    沈伟;黄桥立;

    我国从2016年起加强了证券行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试点和建设,在机构设置和规则创设上取得了进展,但现有机制仍存在不足与优化空间。日本在证券代表诉讼制度、诉讼文化以及金融监管模式等方面与我国相似度较高,其证券行业纠纷调解制度运行良好,尤其是证券金融商品斡旋咨询中心的相关经验值得我国参考。我国应以日本相关经验为镜,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增强对投资者的倾斜保护,提升调解组织中立性和权威性,优化程序分流,完善投诉调解衔接,提高调解协议执行力,最终达到优化证券纠纷调解机制的效果。

    2020年03期 v.22;No.111 32-4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家族行为、村庄治理与法治建设之间的联动性——基于两个村庄事件的调查分析

    疏仁华;

    家族是社会支持和规范控制的一个重要资源,是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常态运行的重要保证之一,它正以自己的行为和行动逻辑参与当代的村庄治理,并与乡村法治建设形成一定的契合关系,有效地维护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待传统家族文化所释放的社会组织支持系统和规范控制机制,必须寻找其与现代法治内涵相适应的结合点,合理地吸收并改造其"法制基因",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法治建设和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0年03期 v.22;No.111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

  • 基于三方博弈的矿区复垦土地移交模型及演化路径

    王新华;吴梦梦;

    将政府、矿业企业、被征地农民纳入矿区复垦土地移交模型,通过构建三者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促进矿区复垦土地移交的实现条件,并运用MATLAB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是矿区复垦土地移交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其所能提供的政策及经济支持直接改变矿区复垦土地移交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策略选择,该系统存在的最优稳定点为(1,1,1);矿区复垦土地移交是否成功的第二途径关键点在于土地经营效益,在500步长的演化阶段中,被征地农民经营土地的土地收益率至少为22%。因此,建议政府设立移交促进基金,矿业企业将占地补偿费用转化为投资成本,构建矿业企业与被征地农民共同占比的产业发展模式,采取加工业雇佣与分红形式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经营收益。

    2020年03期 v.22;No.111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消费者偏好驱动逆向供应链双渠道回收策略研究

    杨军;高建广;辛宝贵;

    为了分析消费者偏好对废旧产品回收渠道的影响,建立了线上线下回收渠道博弈模型。基于此模型,考虑集中决策、分散决策两种情境下,消费者渠道偏好对两个渠道回收价格、回收数量、供应链利润影响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集中决策情境下的线下回收价格、需求量高于分散决策情境,而线上回收价格、回收量要低于分散决策情境。(2)考虑消费者的异质性以及对线上回收渠道的偏好,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偏好越强,则更多的选择线上回收渠道,造成线上渠道挤占线下渠道,从而降低了线上回收价格,而提高了线下回收价格。(3)线下回收渠道价格决定供应链废旧产品的回收量;线上线下双渠道的回收价格与消费者的渠道偏好能够影响消费者的回收渠道选择。因此,供应链主体应当采取集中决策,协调线上线下回收渠道的冲突,提高消费者的回收意愿。

    2020年03期 v.22;No.111 60-6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营销能力影响下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王玉婷;侯贵生;

    企业在自身资源与能力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创新模式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讨营销能力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在企业不同创新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模型均衡结果,得出如下结论:营销能力对于突破性创新收益的促进作用比渐进性创新更为显著;随着营销能力增强,企业选择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

    2020年03期 v.22;No.111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空间溢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研究

    魏萍;陈晓文;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取201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具有"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2)数字经济资源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广东为中心的闽粤地区;(3)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普及拉大了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对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明显;本地区的移动电话普及和电子商务发展不但能有效缩小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对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020年03期 v.22;No.111 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引用频次:121 ] |[下载次数:5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社会治理创新

  • 社区网格员的职业目标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基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实证研究

    陈琳;刘振山;张治安;

    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944位专职网格员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样本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网格员的内在职业目标和外在职业目标均对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认同在内在职业目标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效应;职业认同在外在职业目标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自我效能感在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关系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

    2020年03期 v.22;No.111 8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8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哲学·语言·文化

  • 饮食异化过程的生态哲学解析

    李世雁;徐甜甜;

    本以满足生命主体生存而存在的饮食出现了饮食异化现象。饮食异化过程始于饮食与生命主体脱离生态关系,丧失最基本的生态位,并逐渐控制生命主体,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异己的敌对力量,不但不为生命主体提供营养物质,反而违背有机整体原则,成为伤害生命主体的力量而存在。

    2020年03期 v.22;No.111 100-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平装本福克纳小说在美国的传播及影响

    李方木;

    二战前美国出版市场掀起的平装本革命为福克纳小说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埃文图书公司、现役军人版和新美国文库等福克纳作品平装本的陆续问世,大大推动了美国公众对福克纳的认知,为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和经济利益。同时,平装本公司通过多样化的营销策略确保了自身品牌的稳固,直接促成了福克纳小说在美国的大规模流传,使其成为美国文学的标志性人物。

    2020年03期 v.22;No.111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20年《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选题指南

    <正>科学·技术·工程跨学科研究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前沿问题研究科技创新及其风险规避研究工程风险与工程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跨学科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问题研究生命伦理与科技伦理法学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文化娱乐产业法律问题研究政府法治热点问题研究网络法治研究人工智能立法研究社会治理与法治研究各部门法基本理论及热点问题研究经济学·管理学

    2020年03期 v.22;No.111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