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山;
对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法保护,应当将何种主体设定为生成内容的法律主体,目前学界尚无统一看法。法学研究应当立足于现实,而不是根据猜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主体之问的实质,是财产权归谁所有,并不包括责任承担。法律主体所经历的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历史变迁,无法推导出应当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的结论。主体资格的承认不但不会对人工智能本身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相反,将会在扼杀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颠覆整个法律制度,完全不可取。现实条件下较为理性的选择,是从法学和产业的双重视角出发,将人工智能的所有人视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作者,由其享有著作财产权,但排除其享有著作人身权。
2020年03期 v.22;No.111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斌斌;魏雪;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具有引领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意义,其核心技术特征有去中心化、信息不易篡改和公开透明等。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延伸至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它的诞生同样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契机。区块链技术对商标领域的权利确权、权利保护和商标侵权案件中当事人的举证,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商标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地运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技术路径,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真正实现技术融合法律,而共同赋能社会。
2020年03期 v.22;No.111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新华;吴梦梦;
将政府、矿业企业、被征地农民纳入矿区复垦土地移交模型,通过构建三者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促进矿区复垦土地移交的实现条件,并运用MATLAB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是矿区复垦土地移交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其所能提供的政策及经济支持直接改变矿区复垦土地移交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策略选择,该系统存在的最优稳定点为(1,1,1);矿区复垦土地移交是否成功的第二途径关键点在于土地经营效益,在500步长的演化阶段中,被征地农民经营土地的土地收益率至少为22%。因此,建议政府设立移交促进基金,矿业企业将占地补偿费用转化为投资成本,构建矿业企业与被征地农民共同占比的产业发展模式,采取加工业雇佣与分红形式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经营收益。
2020年03期 v.22;No.111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杨军;高建广;辛宝贵;
为了分析消费者偏好对废旧产品回收渠道的影响,建立了线上线下回收渠道博弈模型。基于此模型,考虑集中决策、分散决策两种情境下,消费者渠道偏好对两个渠道回收价格、回收数量、供应链利润影响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集中决策情境下的线下回收价格、需求量高于分散决策情境,而线上回收价格、回收量要低于分散决策情境。(2)考虑消费者的异质性以及对线上回收渠道的偏好,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偏好越强,则更多的选择线上回收渠道,造成线上渠道挤占线下渠道,从而降低了线上回收价格,而提高了线下回收价格。(3)线下回收渠道价格决定供应链废旧产品的回收量;线上线下双渠道的回收价格与消费者的渠道偏好能够影响消费者的回收渠道选择。因此,供应链主体应当采取集中决策,协调线上线下回收渠道的冲突,提高消费者的回收意愿。
2020年03期 v.22;No.111 60-6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婷;侯贵生;
企业在自身资源与能力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创新模式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讨营销能力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在企业不同创新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模型均衡结果,得出如下结论:营销能力对于突破性创新收益的促进作用比渐进性创新更为显著;随着营销能力增强,企业选择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
2020年03期 v.22;No.111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魏萍;陈晓文;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取201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具有"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2)数字经济资源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广东为中心的闽粤地区;(3)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普及拉大了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对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明显;本地区的移动电话普及和电子商务发展不但能有效缩小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对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020年03期 v.22;No.111 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引用频次:121 ] |[下载次数:5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