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工程跨学科研究

  • 基因技性科学与伦理

    李醒民;

    基因科学属于所谓的"技性科学"或"技术取向的科学",它是现代科学的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充满敏感的伦理问题。关于基因技性科学的研究,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公正、互助和利益分享原则,另有七项操作守则。然而,尽管我们已经拥有普遍的伦理通则和具体的操作守则,也有评价和决策的方法和程序,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所向披靡,迎刃而解其中的一切伦理问题,因为我们已经遇到不少伦理困境,而且还将出现未曾想到的伦理困难。面对这些难题,一种重要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准则对于化解困境来说往往是卓有成效的,这就是善于在对立的两极或多元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据此,文章依次讨论了基因技性科学中基因和基因组、干细胞、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转基因、克隆和克隆人、合成生物学几个研究分支的伦理争端,并就每一个伦理争议陈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2019年02期 v.21;No.104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卡尔纳普哲学思想的政治意涵

    刘永谋;张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逻辑实证主义再研究"成为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学界意识到卡尔纳普的哲学思想具有政治意涵,其政治立场最直接的表达当属"科学的人道主义"主张。首先,"科学的人道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诸多立场一致,尤其是计划主义和限制国家权力方面。其次,对形而上学的拒斥与革命具有在理论上解放思想和推动社会改革的意味;进一步地,卡尔纳普区分绝对价值陈述和相对价值陈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治目标和政治手段的区分,认为应科学地分析政治手段从而达至更高的效率。最后,从统一科学到"容忍原则"也反映了卡尔纳普在政治问题上的包容立场,与"科学的人道主义"以宽容的态度和修正的态度对待不同的道路选择相一致。

    2019年02期 v.21;No.104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的革命:大数据与个性化教育探讨

    刁生富;张斯仪;

    依托大数据可以记录学生的行为数据,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荐个性化学习内容,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教育评价,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导致教育的革命性变革。大数据技术在驱动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资源问题、专业人才缺乏、教育歧视风险、教学效果较差、教育观念滞后与隐私安全挑战。探寻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教育的新路径,就要保持理性思考,创新教育思维,发展大数据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多方协作并重视数据隐私保护。

    2019年02期 v.21;No.104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文化娱乐产业法律问题研究

  • 电影资产证券化真实销售法律问题研究

    金珺;

    电影资产证券化是电影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一种创新,"真实销售"是资产证券化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电影资产证券化真实销售,即发起人将拟证券化的电影版权或其所衍生债权("基础资产")转移给特定目的机构。为解决真实销售环节存在的法律障碍,可以将"电影版权衍生收益权"这一将来债权拟制为特定资产收益权。同时,在特殊领域内建立特定债权转让公示制度及版权公示制度,以期为我国推行电影资产证券化提供法律层面的制度支持。

    2019年02期 v.21;No.104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混剪视频著作权转换性使用规则研究

    孟奇勋;李晓钰;

    以"谷阿莫"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解构影视作品的现象甚嚣尘上,同质化的影视剪辑方式却存在着纷繁复杂的著作权界定思路。尽管因信息网络革命带动的亚文化潮流,正越来越多因附和大众娱乐而得到共识,但不同类型的剪辑视频所涉著作权问题应该区别对待。在运用转换性使用规则分析当下混剪视频的行为时,应避免规则的舶来性造成"水土不服"的排异反应。因此可以结合"三步检验法",将转换性使用规则作为"第一步检验"的筛选标准,从而全面解读当下以至将来同质化混剪视频现象,更好地认识数字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界限。

    2019年02期 v.21;No.104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引用频次:79 ] |[下载次数:3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已经固定”不是电影作品的可版权要件

    熊文聪;

    多个司法判决认为,由于《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将电影作品描述为"摄制在一定介质上",故"已经固定"是电影作品的可版权要件。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著作权法》第三条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均不是作品的"定义性条款",作品的可版权性是一个价值命题,仅与独创性有关,而固定仅涉及作品与物质载体相结合,从而使其能被感知、被传播和被存储等技术问题,与创作无关,与《著作权法》鼓励创作的立法目的无关。因此,即使没有稳定固定的体育赛事直播视频也应当属于可版权作品。

    2019年02期 v.21;No.104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与电影版权相关的公共领域保护——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孙可佳;

    随着知识与科技的进步,版权制度逐渐完善,但公有领域不断缩小。版权制度调和了私人权益和公共利益;公有领域保护了公共利益,确保了社会公众的知识参与,有利于构建哈贝马斯理论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有益于版权制度发挥良好作用。具体考察情况尤为复杂的电影版权领域,我国电影版权作品在创作和传播使用中的法律依据繁多,出现了大量同案不同判的状况。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版权大国,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如何平衡权利限制与公有领域保护,我国电影版权制度该如何完善,需要公共领域理论和内涵予以支撑。

    2019年02期 v.21;No.104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法治新观察

  • 公立高校知识产权转化难:一个“中式命题”的破解

    陈吉灿;

    公立高校知识产权转化难是一个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命题,实务界和学术界对该问题的解决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实践表明,这些努力的效果并不理想。公立高校知识产权具有"国有"性质,不仅违背了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初衷,也不利于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为了破解这一"中式命题",目前,实务界和学术界大概存在五种改革模式,这些改革或围绕着规避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或重塑公立高校知识产权的权能来进行。公立高校知识产权改革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在坚持放权改革的基础上,从法律层面对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和职务发明制度进行调整。

    2019年02期 v.21;No.104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

  • 种业企业育种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陈会英;叶雪;

    以UPOV官网和农业部官网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种业企业育种创新现状,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探讨了种业企业育种创新动力机制并构建模型,直观反映各动力要素对种业企业育种创新的作用。据此提出从内部完善激励制度、培养育种家创新精神、丰富育种技术积累;从外部发挥市场作用、加大需求拉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加强政府引导、发挥支持引导作用等具体措施推动种业企业育种创新。

    2019年02期 v.21;No.104 72-7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旧动能转换视阈下企业文化创新路径研究——基于山东省企业文化实践

    夏从亚;姜翔;

    经济转型背景下,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文化创新是内在驱动力。基于文化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机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儒家文化、齐鲁文化分析指出齐鲁文化亦有与山东企业发展相悖的一面,限制了区域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应从政府、企业、员工三个层面提出保障措施,以期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助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

    2019年02期 v.21;No.104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居民体验视角的新时代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研究

    李堂军;张琪;

    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居民体验的角度研究特色小镇的平台化建设,构建了以居民生活环境为管理对象,以政府、企业和智库为运作主体的特色小镇管理支持系统,打造融合现代功能性与健康生态化于一体的新时代特色小镇可持续建设模式。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立足点,提出了进行特色小镇平台化管理建设的五条策略: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小镇建设科技支撑含量;二是利用平台化管理体系,提高居民建设参与度;三是基于平台化管理体系,建设人才技术双一流的智库;四是坚持特色小镇创新性与原生态的结合构建;五是建立以居民体验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提高特色小镇的管理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2019年02期 v.21;No.104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理创新

  • “人户分离”背景下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困境及改进——以F社区为例

    孔德斌;李雨洋;

    网格化治理是精细化治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信息反馈及时、责任主体明确、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等优势。但是,通过对J市F社区的调研发现:在"人户分离"背景下,社区精细化治理存在忽视居民需求、难以实现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等问题。鉴于此,社区治理需要及时转变管理方式,将流动人口纳入网格化管理之中,增加居民与流动人口之间的交流,同时发挥网格员的枢纽作用,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多元参与基础上的精细化治理格局。

    2019年02期 v.21;No.104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集中连片特困区公共文化供需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华北理工大学定点扶贫地区为例

    岳丽娜;聂怀勇;

    以华北理工大学定点扶贫的特困地区居民及驻村扶贫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对该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的供需情况,以及贫困居民的精神文化特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认为当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体的模式限制了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的效能、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以文强志、以文增智"的扶贫功能发挥不足、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尚处空白阶段等突出问题,并提出将公共文化建设与文化扶贫工作统筹推进、大力推进特困地区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建设、加大高校参与特困地区文化建设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驱动型"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供给模式等建议。

    2019年02期 v.21;No.104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与大学教学

  • 论我国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制度之完善

    苏洋洋;董兴佩;

    高校开展科研诚信教育是预防科研不端之良策,但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存在校内规范内容过于抽象、主管机构混乱、教育水平各异、监督失灵等诸多问题,这与我国一直以来不太重视科研诚信教育有关,科研诚信教育投入资金也不能满足科研诚信教育的现实要求。完善我国科研诚信教育制度,需要在政府层面重视科研诚信教育,加大资助,把握科研诚信教育的重心;在高校层面应完善规范、设立专门机构开展科研诚信教育、规范相关课程、实行统一教育、加大对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等。

    2019年02期 v.21;No.104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1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