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益东;
以致毁知识不可逆增长为核心的科技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危机与挑战。化解科技危机,当前既有科技发展的乐观派、认识误区根深蒂固、科技发展模式的内外缺陷等难点,更有科技伦理失灵、"囚车剑魔"(PTSR)四大困境、科技冷战与军备竞赛等制约因素。在知识极易扩散的互联网时代,科技伦理因不能约束所有研发活动而失灵,目前兴起的基因技术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等尖端科技伦理难以奏效。化解和应对科技危机与科技巨风险,必须大力推进以社会科学与交叉科学崛起为特征的新科学革命、以受控技术崛起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以智库与文创产业崛起为特征的新产业革命及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大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修昔底德陷阱,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的和平发展和永续繁荣。
2018年06期 v.20;No.102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引用频次:33 ]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彦雨;
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强人工智能("强AI")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但却又不断引发人们关注的议题。对于"强AI"理念,我们应合理看待其所发的各种争论:(1)"强AI"理念是推动人工智能界不断打破人机界限、使AI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信念;(2)"强AI"争论背后所反映的是不同社会要素,特别是"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张力,且AI界的这几种文化也经历着由对立、冲突,到逐渐的尝试性对话与合作这一过程。(3)AI界、哲学界在对待"强AI"这一议题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AI界经历了一个由乐观与支持到悲观与放弃以及现在的谨慎心态,而哲学界对于"强AI"的态度则是沿着由批判与质疑到现在的大力宣扬这一路径演变,且当前他们对强AI所可能引发的风险更为忧虑。(4)"强AI"概念需要进行重新界定,使其成为科学而非单纯的"科幻式"概念,并给予强AI风险议题更多关注。
2018年06期 v.20;No.102 16-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10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高璐;
文章的研究对象为两次由科学家主导的对新兴生物技术风险的"共识会议"。通过对这两次会议的历史、意义与相关争议的讨论,尝试探索专家预警在新兴生物技术治理中的角色及局限性。在1975年阿西洛马会议上,科学家针对如何应对新发现的重组DNA技术及其风险问题进行了讨论,标志着预警性技术治理的开始。但是由于会议制定的风险范围过于狭窄,限制了生物技术治理的范围。2015年的华盛顿峰会讨论了与人类基因编辑有关的科学、伦理与治理问题,最大范围地听取了国际社会的意见,但仍将复杂的全球治理难题的责任与权力分配到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甚至企业之中,这导致各自为政,难以有效治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商业化,专家预警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中只是问题与持续讨论的开始,治理是一个缓慢的、动态的技术与社会契约达成的过程。后基因组时代,更好地理解技术带来的社会关系、伦理、法律等社会变革才有可能理解技术本身,才能更好地完成对技术的治理。
2018年06期 v.20;No.102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冯卫国;
"大调解"作为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解决方案,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但以往的"大调解"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偏离法治思维、抑制基层自治活力的副作用。作为"枫桥经验"诞生地的诸暨市,在创新"大调解"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推进"大调解"建设的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也为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提供了镜鉴。
2018年06期 v.20;No.102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35 ] |[下载次数:20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谭家超;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呈现以家庭为主的供给模式,国家扮演着家庭养老"托底"的角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调整结构,调整结构不仅可以促进养老资源的供给平衡,而且为农村养老的制度创新带来机遇。农村养老供给结构调整需要形成一种以给付职能和制度建设职能为主的国家职能模式,然后通过新的国家职能改变现有的供给结构。基于我国养老保障的三轨道制度现状,可对现行农村养老的"政策模式"进行重构。
2018年06期 v.20;No.102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蒋飞;
为增进公共福祉,社会治理中的行政主体有责任积极为社会提供和增加公物的供给与服务,但同时亦承担公物的管理与照顾义务。公物上的行政权包含管理权和警察权两项基本内容,在社会治理中,两者均可能基于法定原因而对公民实施限制或剥夺公物使用的措施与行为,造成公民权益实现的克减。公物上的行政权犹如一把"双刃剑",为确保公物使用效能的最大化,更为防止行政权随意滥用而侵害公民的合法使用权益,要求社会治理下的行政权必须遵循法治精神,坚持公益至上的目的追求,以平等对待为原则,确保行政行为合乎比例。
2018年06期 v.20;No.10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律璞;
汉代立法领域中,体现了有限皇权。其主要表现是:在律令体系中,律是法律规范的主体,令的地位在律之下。汉代,皇帝的敕令上升为法律,有严格的立法程序,皇帝拥有有限立法权。汉代皇帝的敕令经过具为令、著为令的严格程序方能上升为法律。汉代司法领域中,也体现了有限皇权。其主要表现为:皇帝坚持罪行法定原则,维护法律关于犯罪的基本规定;对案件讨论结果的认可,反映了汉代皇帝对官员司法审判意见的重视;对司法机关独立审判权的认可,反映了汉代皇帝对司法机关独立司法行为的维护。所以,汉代皇帝不论在立法领域还是在司法领域,其权力都是有限的。
2018年06期 v.20;No.102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吴英霞;
随着金融理财产品的多样化,资本市场杠杆资金高企,尤以保险业资金为盛。近年来险资入侵二级市场,通过恶意收购掠夺企业控制权,成为实体经济的搅局者,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关于资本市场伦理性的反思。过去对资本市场伦理性的关注更多集中在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上,而忽视了企业家在杠杆资本面前的弱小及其对实体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资本市场伦理规则除了诚信规则外,以保护实业为目的的正义规则尤为重要。对此,首先我国应在资本市场伦理规则之中融入保护实业的伦理内涵,改变资本市场物质资本决定论,使资本市场伦理规则之中体现关注企业家精神、关注企业发展的内涵。其次,完善反恶意收购立法是我国保护实业的当务之急,对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德国的做法,将反恶意收购的权限赋予董事会,以此保护企业免遭恶意掠夺。
2018年06期 v.20;No.102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东皇;杜宇玮;王志华;
劳动力成本是制造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积极影响,但并未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创新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也没有显著的影响。未来应建立制造业企业分类目录、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制造业结构优化,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2018年06期 v.20;No.102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洪伟;曹玉翠;
通过对全国16个较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了智慧城市市民抱怨、智慧城市感知质量、智慧城市感知价值、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和智慧城市预期5个公因子,构建了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验证了上述各因子对智慧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各因子之间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感知质量、智慧城市感知价值以及智慧城市发展水平都与智慧城市建设市民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智慧城市市民抱怨、智慧城市预期与智慧城市建设市民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提高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满意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018年06期 v.20;No.102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1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文;李宜;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政府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大数据技术促使政府审计消除时间地点限制,实现实时快速分析;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审计转型;减少主观判断,增强结果客观性。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审计也面临诸多社会现实性的挑战,包括数据的汇集与存储能力、大数据处理平台与数据中心、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与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共享交换水平、数据安全性与保密性等。我国政府审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促进资源融合,加强安全保障,培养复合型人才。
2018年06期 v.20;No.102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