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工程跨学科研究

  • 人工智慧的崛起和未来哲学的新生——一个哲学家们的千年迷梦

    方德志;

    古希腊哲学家们因为追问"原因"而开启"爱智"之旅,但因为缺乏实证,爱智之旅注定变成一场思辨的迷梦。19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家们的爱智心灵——"努斯"(人之心灵和宇宙之心灵)被微观物理(生物)学逐渐解码,人类开始掌握"智慧"密码,制造出人工智慧(机器)。人工智慧其实是人之"心智/智慧"在工业生产中生成的"假身",它经历了从机械手臂(肢体)到机械脑(电脑)再到机械生命系统(互联网)和机械智慧神经网络(人工智慧)的聚合过程。当我们把机械"假身"与肉体"真身"看作是人之"心智/智慧"的一体两面时,我们就有信心和理由以人之"智慧"心灵来教育和引导机械"假身"生成道德意识,并相信在人类或地球文明走向终结时,智慧机器可以作为人类和地球文明的"后裔"。据此,人工智慧的崛起将把人类带入(基于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后人类时代",在"后人类时代"价值视域下,哲学将会走出19世纪以来(基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终结论"的循环,并以"科幻哲学"的新形态引领人类对未来社会的信心和希望。"科幻哲学"将以人、智慧机器以及可能的外星人等多元智慧体为价值主体,以科幻虚拟世界与现实感知世界之间交互生成的宇宙多维世界为认知对象,探讨未来宇宙世界诸智慧体之间的共存和发展等哲学问题。

    2018年05期 v.20;No.10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经验

    李建军;王添;

    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第一资源是高端创新人才,那些善于通过各种体制机制培养、汇聚和利用高端创新人才的国家或地区,都会在历史发展的某个特定时期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德国、美国和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引进技术只能仿造,而汇聚高端技术人才打造一个科技创新中心,却可以持续不断地根据国家战略或产业发展需要进行高水平创新,占领全球技术创新的制高点;高端创新人才汇聚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耦合共生、相辅相成的非线性关系,二者相互催化和自组织可在特定地区成就原创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奇迹,将特定地区或国家托举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人才栖息地,同时吸引更多的全球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涌现;汇聚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长远策略则是完善人才培养及使用体制和机制,让更多高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2018年05期 v.20;No.101 11-1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新时代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研究

  • 劳动争议处理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

    涂永前;贾卿璇;

    通过对近年劳动争议相关文献进行量化梳理,发现劳动争议领域研究多集中于劳动法治建设,尤其是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关注。此外,研究与国家劳动法治建设及实践进程推进在时间上存在一致性。当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剖析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成果及不足,并从多种角度提供制度设计思路,然而这些构想未必是有效而稳妥的。学界亟待厘清劳动争议中调解、仲裁及诉讼的关系,并结合实践经验反思、优化,进而明确制度层面组织布局及技术层面革新调整。

    2018年05期 v.20;No.101 20-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制度安排、市场推动与中国工业民主的制度变迁

    杨正喜;欧阳俊;潘晶晶;

    资方享有绝对权力来决定公司内部劳动实践是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关键特征。由于劳动者缺少决定工资福利等劳资事务的话语权,工作场所利益争议往往演变成劳资群体性事件。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在不断博弈中逐步形成工业民主制度安排,这是其劳资关系持续稳定的基石。对我国而言,国有企业工业民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意识形态需要和政治制度安排的产物,或者说它更多是强制性变迁而非诱致性变迁的产物。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对经济效率的追求,在市场力量推动下,东南沿海地区的非公企业主动推行员工参与,形成工业民主的诱致性变迁。

    2018年05期 v.20;No.101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劳动合同中虚假学历的性质与法律效果——评上海冠龙公司诉唐某劳动合同纠纷案

    李海明;孙许敏;

    一般认为虚假学历构成劳动合同法上的学历欺诈,进而适用《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39条之规定,这意味着因为虚假学历而入职之劳动者的劳动就业会长期处于潜在的危机之下,得不到任何的解雇保护。公报案例上海冠龙公司诉唐某劳动合同纠纷案正是如此。但是,秉承劳动法保护就业、保护劳动者之理念,不仅应该在虚假学历构成学历欺诈的认定上应要求用人单位明示学历要求、学历要求与工作岗位有内在的联系外,而且在学历欺诈的解雇上也应该修正绝对无效之观点;应借鉴民法之可撤销理论,通过期限制度来限制用人单位假借虚假学历之口实而行任意解雇或要挟劳动者之实。

    2018年05期 v.20;No.101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法治与基层社会治理

  • 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曾祥华;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众多,在处理具体案件中,同一法律事实会与多项法律、法律条款相关联,必须处理好上位法与下位法、特别法与一般法、新法与旧法、重法与轻法、具体的法与原则的法的关系。法律位阶制度适用于合法的法律冲突,不适用于违法冲突,也不适用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之间。在具体适用时如下位法不抵触上位法则下位法优先适用。在一般法与特别法的识别上,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审慎,根据具体的情形、工作的性质目标来进行判断。国外通行的做法是旧的特别法优于新的一般法,我国的裁决制度影响了效率。对法条竞合不能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对于想象竞合应"择一重处断",操作方法采用"先比后定法"。同种处罚的轻重,拘留按照最长期限来判断,

    2018年05期 v.20;No.101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基于浙北杨汛桥镇试点的调研分析

    邱昊;

    税费改革后,乡镇治理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破解此种困境,亟需解决三大难题:一是事在镇(街)与权在区(县)的矛盾,镇(街)"单薄"的管理职权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匹配。二是镇(街)统筹协调与部门派驻机构的矛盾,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基层政府希望通过职能的扩张来处理新问题和解决某些不足之处,难以科学有效配置行政资源。对此,浙江大力推进"四个平台"建设,力图破解镇(街)"权小责大"的难题。"四个平台"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有效增强了镇(街道)工作的自主性,但在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还存在关联性体制"板结""条块"关系矛盾、治理模式单一、治理思维刚性等问题。结合上海、杭州、宁波、衢州等地的经验做法,下一步推进"四个平台"建设,应该构建"协同政府",成立"四个平台"管理局,采用多元社会治理,转变治理理念等。

    2018年05期 v.20;No.101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的热点领域与拓展趋势分析——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周衍平;黄河;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关键词,检索2008—2017年10年期间的相关文献,以检索出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Ucinet6.0以及Netdraw软件研究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08—2017年10年间的相关文献,分析发现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领域的五大研究热点,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问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价值评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担保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控制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第三方机构的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评估和融资风险等固有难题,研究相对分散,各个研究热点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说明我国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相较于经济和管理层面,我国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研究更加偏重于法律以及政策层面。未来我国学者可以从多角度、多学科的混合研究模式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全面性、系统性探究。

    2018年05期 v.20;No.101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台湾对大陆服务业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

    陈银忠;

    在深入探讨台湾对大陆服务业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理的基础上,构建L-P修正模型进一步考察其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台湾对大陆服务业直接投资并不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原因是市场获取型的直接投资动机和直接投资结构的低技术格局。创新两岸服务业合作模式,加大对大陆生产性服务业直接投资力度以及加强两岸研发合作,是促进台湾对大陆服务业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加快产生的重要举措。

    2018年05期 v.20;No.101 67-7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理创新

  • 共享单车的发展困境及治理创新:企业主导型PPP范式的逻辑

    刘振山;张晓英;李兆鹏;

    共享单车对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和低碳绿色出行都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企业疏忽管理,政府监督缺位;企业运营模式不成熟,政府补贴缺失;企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政府规制空白;企业技术有待改进,政府支持欠缺等原因,其发展中存在管理能力低下,服务意识淡薄;尚未盈利,持续运营困难;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丢车、私人占有现象严重等问题。对此,应在共享单车的发展中引入企业主导型的PPP管理范式,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共享单车的治理路径创新,具体包括企业提高管理与服务能力,政府定期考核;构建企业牵头,政府补贴,广告公司赞助的运营模式;企业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政府合理规划公共空间;企业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政府进行相应支持等措施。

    2018年05期 v.20;No.101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1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城郊地区集体产权改革:实践做法、问题及走向——基于R市B县X城郊村的调查

    李增元;尹延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和城市的中间衔接地带,城郊地区的集体产权改革亦非常关键。通过R市B县X城郊村的集体产权改革实践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产权治理结构构建、产权改革后的经济运行,及村庄管理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市场本身约束与风险、缺乏完备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管理与运行机制不畅。新时代有效推进城郊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需要在政社分开中建立独立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济分类经营和建立市场风险共担机制;在优化农村集体产权结构中正确处理国家、农村集体、居民的关系,切实保障居民切身利益,并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构建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2018年05期 v.20;No.101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与大学教学

  •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供给主体建设路径探究

    张磊;

    当今社会深刻变革、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文化、观念更加多元,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内容、方式、对象等都发生了变化,而"基础"课供给主体在理想缺失、职业倦怠、培训滞后、协同不足、机制滞后等因素影响下仍然存在理念滞后、自信缺失、轻教重研、缺乏合力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基础"课供给教师要在国家、省、高校的大力保障下努力树立新理念,尽快融入新时代,采取教学"新配方""新工艺",强化理论信愿力,增强协同育人能力,在不断完善自我中更好地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2018年05期 v.20;No.101 92-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工作压力管理的3A模型及其启示

    周海明;桑爱友;朱永海;时勘;

    从教师压力管理的现状出发,在阐述杰瑞米等工作压力管理的3A模型的基础上指出,教师的压力管理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强调人的认知因素在应对压力过程中的作用;二是重视自我调节在行为倾向和正式行为间的缓冲作用;三是加强个人与组织的资源积累。基于此,为缓解教师压力应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调节的正确策略,以及不断加强教师个人以及所在组织的资源积累,从而达到缓解教师压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和职业幸福感的目的。

    2018年05期 v.20;No.101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关系分析

    郭健;郭笃发;王明康;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2006—2015年的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其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约有一半地市高等教育规模在波动中呈现出上升趋势,超过一半地市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倒"U"型波动态势;(2)呈现中高度耦合状态的地市占大多数,超过一半地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大部分地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动态演化具有相对稳定性;(3)地市间的高等教育规模、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差异格局明显且持续稳定,其高值地市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与济南都市圈东翼;(4)高等教育规模对耦合协调度的优化作用远高于城市化,其中高校教师规模对于耦合协调度影响最大,而城市化的诸多指标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

    2018年05期 v.20;No.101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