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工程跨学科研究

  • 科学理性与非理性的互补

    刘大椿;

    在科学从兴起到成长的过程中,"理性"是贯彻始终的一个概念。从理性精神的觉醒,到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承认、肯定与张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然而,随着科学迅猛扩张造成理性的分裂,即工具理性彰显而价值理性衰微,理性又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工具理性的僭越所带来的人类精神危机和道德危机,实现价值理性的复归与人的意义的回归,就要改变以往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上的态度和原则,以最终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调与统一,进而在具体的行为中达到工具性考量与价值性考量的和谐一致。

    2018年04期 v.20;No.10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从民国科学文化看当前科学文化建设——以中国科学社科学本土化探索为例

    刘永谋;陈翔宇;

    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科学社团开启了民国科学实践活动,激发了中国早期科学文化萌芽和发展。受时代环境所限,民国(1912—1949)科学文化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和国家主义色彩,实用主义的科学文化观导致科学观与人文观的割裂和冲突,国家主义的科学观则导致科学主义的泛滥。当前科学文化建设要避免民国科学文化的困境,应持续鼓励基础研究,加强科普工作,引导公众理解科学,积极推进科学社会研究,坚持以创新为内核的科学文化发展新模式。

    2018年04期 v.20;No.100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中国工程师史研究若干问题梳理

    王安轶;

    一部当代中国工程师群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工程技术历史的投射,也是中国在新时期寻求现代化之路的缩影。中国工程师在培养科技人才、扩展技术知识以及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完备的工程学科体系和工程教育体制,不过在技术知识的转化过程中,中国的工程师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既有体制内部固有的阻碍创新的原因,也有外部社会因素的干扰,尽管如此,中国工程师的群体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对工程师群体发展的历史性回顾,不但能够为工程史研究提供主体视角,也能为工程社会学和工程哲学的研究提供现实和历史依据。

    2018年04期 v.20;No.100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李学明绘画作品选

法治新观察

  • 论认罪认罚案件的自白自愿性审查程序

    吴高庆;朱赫夫;

    人民法院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审理,重点在于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的关键是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即"自白自愿性"。确立自白自愿性审查程序既能体现司法正义,又能使规范逻辑自洽以及符合制度经济设计。以被告人被剥夺的利益为标准,可将预期刑期分为非实刑、自由刑和极刑,相应地自白自愿性审查程序也可分为书面审查程序、庭前提审程序、庭前听证程序。

    2018年04期 v.20;No.100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宋代再嫁妇女的婚姻自主权

    李伟;李紫月;

    据史料梳理可见,宋代妇女的再嫁现象较为普遍,所涉及到的再嫁妇女婚姻自主权可分为再嫁请求权和不嫁请求权。再嫁请求权较为充分,丈夫逃亡或移乡编管,妇女即可提出再嫁;若丈夫死亡,法律规定出服丧期的贫寡可再嫁,但在实际操作中,提前再嫁或富寡再嫁也会得到官府认可。而不嫁请求权则会受到本家、夫家等因素的干涉,相对于再嫁请求权来说并不充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妇女的守节意识比较淡薄,再加上当时的法律允许妇女再嫁,使得宋代再嫁妇女婚姻自主权较为发达。

    2018年04期 v.20;No.100 33-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权利法定化的关系调适分析

    秘明杰;

    环境权利是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所必需物质资料的自由和主张,而该权利法定化则是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对其予以确认的过程,也即确立该权利的法律属性,以区别于道德权利或者理论上的权利。从学理概念到法律概念,环境权利与其他类型权利(权力)之间必须进行关系调适,方能最终融入现行法律权利体系,成为能够被人们切实享有的、用以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物质资料的法律手段。这主要涉及到环境权利与传统法律权利之间、环境权利与环境管理公权力之间、环境权利与社会权之间三个方面的关系,无论是法学理论还是司法实践,均须对上述关系进行衔接、配置、契合等调适后,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权利的法定化。

    2018年04期 v.20;No.100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信号传递视角下的商业登记制度

    冯艳艳;

    在商业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始终困扰着商事主体,而商业登记制度的应运而生恰恰是为了给观察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便于其以低成本区分低贴现率的"好人"与高贴现率的"坏人",促进商业合作,实现合作者预期的最大化收益。对于商业登记的事项,不仅仅体现在国家制定法中,而且在习惯法中也大量存在,这些规范的存在共同促进了秩序的稳定,在稳定中实现效率。商业登记制度只是万千法条和法律习惯中的一个缩影,运用信息经济学的信号传递理论来探讨商业登记,没有掺杂道德因素和文化因素,只是客观地去分析各个参与者的行为模式,进而分析商业登记制度的发展方向。

    2018年04期 v.20;No.100 47-5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域外行政诉讼类型化构造之比较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李梦琳;

    行政诉讼类型化最初始于12世纪英国的"令状制度",20世纪以来在主要的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行政诉讼类型化有助于诉讼目的的实现,有益于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体系,促进司法效率的提高以及司法权、行政权的平衡。我国由于行政诉讼类型化制度的缺失,权利救济方面仍存在原告资格、受案范围、判决效力等方面的限制。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审查形式和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类型化构造模式,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制度构造中应凝练出高度抽象的分类标准,从"撤销中心主义"转向多元化诉讼类型的构造,在同一类型内辨别主观诉讼和客观诉讼。

    2018年04期 v.20;No.100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植物新品种权文献研究

    张超;周衍平;

    以CNKI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为数据来源,检索收集有关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文献期刊来源、作者、发文机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植物新品种权领域的研究方向集中于植物新品种及其保护、知识产权、DUS测试与测试指南及测试性状、遗传资源、种业、UPOV和UPOV公约、转基因技术及植物等方面;研究的热点领域是植物新品种、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产权和DUS测试等相关方面;今后的研究趋向是植物新品种权的运用,植物品种权的商业化、资本化运营将会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

    2018年04期 v.20;No.100 6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A模型的专利实施绩效评价研究

    迟佰靖;陈会英;

    基于2007—2015年专利实施的R&D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专利申请受理量3个投入指标,和专利实施率、技术市场专利合同成交金额2个产出指标,运用DEA模型,对我国专利实施绩效进行综合技术效率分析、技术效率分析、规模效率分析、规模收益分析和投影分析,并结合改进的超效率DEA模型进行更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虽然我国专利实施技术开发运用能力正在稳步提高,但仍应当合理控制要素投入以达到规模效率最大化。未来应通过政策引导,合理使用资源;并完善法律法规,扶持专利信息交易平台。

    2018年04期 v.20;No.100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环境下中小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分析与实施策略研究

    逄锦荣;张雨;

    分析了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研究现状,阐释了竞争情报需求的具体内涵,总结出大数据环境下竞争情报需求的特点。通过层次分析法,从核心竞争情报和支撑竞争情报两个维度构建了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管理体系,并以快递企业的竞争情报需求为依托,从人才策略、信息化、规范化和战略化四个角度构建了竞争情报工作的实施策略体系。

    2018年04期 v.20;No.100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组织治理与系统决策

  • 基于WoS的董事会治理研究力量分布与热点

    刘新民;赵忠超;孙向彦;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董事会治理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分别构建研究力量地理信息化图谱、作者合作网络以及高频关键词深度挖掘网络,分析董事会治理研究的分布状况、研究热点。结果显示:董事会治理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其中美国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美国的Harvard Univ、Indiana Univ、Arizona state Univ等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前列;美国的论文发表不仅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同时对整个董事会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的影响力;中国的发文数量在董事会研究领域的国家(地区)中排名第四,而中介中心性仅为0.08。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表明,无论是从高频关键词的数量

    2018年04期 v.20;No.100 8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分析师盈余预测对企业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三种盈余管理替代的视角

    王松;李萍;李芳;

    从公司内部盈余管理选择的视角出发,选取2011—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对企业三类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及其相互替代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会显著增强包括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在内的公司整体的盈余管理水平。但在具体盈余操纵的方式上,企业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影响核心盈余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来迎合分析师的预测结果,而同时遏制常规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而且使用前者盈余调节的增幅要高于应计与真实两类盈余管理的下降程度之和。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约束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升会计盈余质量提供针对性的参考。

    2018年04期 v.20;No.100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利率市场化动态改革下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

    康旺霖;邹玉坤;车轩;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治理作为影响银行风险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机制,都会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我国银行业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6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模型,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动态改革下的商业银行风险,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银行治理结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而独立董事比例能显著削弱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的正向关系;高管薪酬则显著加强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的正向关系。因此,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与高管薪酬机制能够有效缓解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2018年04期 v.20;No.100 11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