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工程跨学科研究

  • “工程人”与工程合作

    李伯聪;

    经济人是经济学的基本人性假设,而工程社会学却以工程人为基本人性假设。经济人在市场竞争中是自利的、相互博弈的、无合作关系的,但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能够取得互惠合作共赢的结果。而"工程人"以进行集体性工程活动为特征,集体活动以合作为特征,这就使"工程人的工程合作"成为了工程活动的基本内容、基本场景和基本特征。工程合作是工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工程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占据了核心性位置。

    2018年01期 v.20;No.9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大科学时代政府在科学知识生产中的作用——基于国家实验室的分析

    田喜腾;田甲乐;

    20世纪中叶,科学知识生产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小科学让位于大科学,科学知识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公共决策中发挥基础作用,科学知识生产成为一种公共事务。政府逐渐介入到科学知识生产中,成为科学知识生产的推动者和协调者、科学知识生产资源配置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科学知识生产秩序的参与者和建构者。国家实验室的知识生产具有明确的目标,在国家科技力量发展和社会秩序平衡中具有先导和引领作用,是政府在科学知识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典型。

    2018年01期 v.20;No.97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科学·技术·工程跨学科研究_意识问题研究

  • 辩证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

    陈慧平;

    基于量子力学和神经科学的意识研究不断突破传统意识论,不仅"意识来源于物质"需要辨析,意识运行机制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消耗与转化也有了新意蕴,与此同时,人脑作为意识的唯一载体受到挑战。意识科学的新成果具有难以估量的哲学意义,要求我们辩证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科学地完善基础理论,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教条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如此才能开创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境界。

    2018年01期 v.20;No.97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意识“难问题”研究:一种还原论的视角

    王振华;

    意识问题解释争论由来已久,尤其是意识"难问题"悬而未决加剧了这种事态。僵尸论证、功能主义等理论都未能很好处理这个问题,找到一种合适的研究进路才是揭开"难问题"首要前提。一种"自然化"的趋势影响之下,还原论主张把意识问题还原到神经科学领域中,通过神经科学研究解读意识问题。还原论以神经科学实例解释"反转地球"中感受质颠倒问题,它坚持一种自然主义立场。尽管还原论还存在着某些争议,但不必将还原论扼杀,我们坚信,意识答案将在还原研究中获得突破。

    2018年01期 v.20;No.97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法治与基层社会治理

  • “枫桥经验”中的多元法治图景

    董青梅;

    法律多元主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西方的一个法学流派,它是身份和法律实践的多元化,反对以法律现代化为目的的分析实证法学,关注在法律领域内被国家中心权力排斥和边缘化的力量,多元的观念导致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枫桥经验产生于中国的东方小镇,可视为中国版本的法律多元主义,是法律多元主义的中国实践,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矛盾不上交,通过网格化治理就地解决纠纷。枫桥经验是中国本土的法治实践,它积累了中国自己的法治经验,也遭遇了一些实际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法治现代化和多元法律之间找到平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使命。

    2018年01期 v.20;No.97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引用频次:42 ] |[下载次数:2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人民调解组织介入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的“诸暨实践”——基于浙江省诸暨市检察院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

    薛永毅;

    发源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经验",是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成功范例之一。其依靠群众、注重教化的刑事司法思想与陕甘宁边区的刑事和解制度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和创新。浙江省诸暨市检察院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参与刑事和解不管是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呈现出案件适用范围宽泛、配套机制健全、和解协议即时履行、人民调解组织与检察机关分工协作等诸多特点,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为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中国特色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了本土样本。

    2018年01期 v.20;No.97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法治新观察

  • 情与法的交融:司法裁判中适用情理研究

    蔡虹;夏先华;

    情理与法律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情理是法律的内在支撑,法律是情理在规范层面的升华。由于情理推断契合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情理规则弥补了法律规范的局限性,且情理论证增加了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故而在司法裁判中适用情理存在正当性。基于对古代与当代司法裁判中运用情理的具体分析,指出当代司法实践中适用情理存在"司法裁判背离情理""情理适用对司法独立和权威提出挑战"两个问题。其解决措施在于,通过引情入法、以情释法、合情合理、情法分明等途径,实现司法裁判中情法关系的协调与交融。

    2018年01期 v.20;No.97 52-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引用频次:50 ] |[下载次数:1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自媒体监督审判的功能及其开发

    杨柳青;

    自媒体监督审判,对以"阳光司法"抑制法官怠惰和司法腐败是必要而可行的,对提升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的社会效益有重大意义。为增强自媒体对我国审判的监督功能,建议基层法官由民选而非"官定";提高人大代表的法学专业人员比例,以舆论监督强化对法官问责;全国人大制定激励公众监督审判的庭审和旁听规则,赋予公民对庭审录音、录像的取证权,以庭审透明化、痕迹化促使法官公正高效审判;法官对自媒体监督应有政治宽容美德;切实增强公民对司法的政治理性和政治责任感。

    2018年01期 v.20;No.97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

  • 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例

    刘素荣;李积鹏;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和水平,运用频数统计法选择了能够体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5个维度15项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17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总体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城市间差异较大,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生态文明投入因子贡献最大,社会发展水平因子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近似同步变动,而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因子波动较大。

    2018年01期 v.20;No.97 69-7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新常态视域下的绿色经济发展探析

    林昕瑶;宫恩康;方哲;

    作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发展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社会平衡发展。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在绿色转型中遇到的如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生态环境污遭严重破坏、能源消耗率高、环保信息不公开、民众绿色意识薄弱等问题与障碍,提出应对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完善绿色政策机制、优化能源与产业结构、加速产业绿色化进程,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开发与拓展国际绿色合作等具体措施推进我国绿色转型,确保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01期 v.20;No.97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资源依赖视角下民办非企业单位转型与风险规避研究

    武静;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对S市QH组织的转型动因、转型策略、转型风险进行深入剖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QH组织的转型策略是调整资源依赖关系,具体表现为最小化对其他组织的资源依赖与最大化其他组织对自身的依赖;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转型中出现的组织身份模糊与制度不足、组织目标迷失与商业行为、社会资本不足与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构建身份合法性,坚守公益使命,提升治理能力等。

    2018年01期 v.20;No.97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薛阳;

    将影响内蒙古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模型的准则层分为基础因素、拓展因素、配套因素3类,指标层分为运营收入等12类。运用AHP方法识别出"十三五"时期内蒙古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运营收入、资产投入、产业供养人口等具体指标;然后采用TRIZ理论围绕关键影响因素指标,构建落实国家煤炭产业政策,鼓励煤炭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加强对煤炭市场供应的宏观调控,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等实施层面的政策组合,更好地促进"十三五"时期内蒙古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01期 v.20;No.97 9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哲学·历史·文学

  • 罗伊斯忠德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

    桑东辉;

    美国哲学家罗伊斯在上世纪初发表了《忠之哲学》。他不仅将忠阐释为对人类社会共同体精神的自觉自愿之尽忠,而且将"忠于忠"这样一个体现对共同体主义的忠之精神,抬高到道德体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罗伊斯的忠德观意在廓清人们对忠的狭隘认识和误解扭曲,从而将忠界定为人类社会所应共同尊奉的道德准则。尽管罗伊斯忠德观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和调和论的倾向,但其对忠诚特质的发掘和对人类共同利益的主义之尽忠主张,仍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8年01期 v.20;No.97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