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三虎;
当今时代,大数据兴起被认为是一场革命,在技术上表现为从一般信息存储转向数据精准分析,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从因果关系优先转向相关关系优先,在改造世界方面从基于工具符合目的的小规模行动转向基于价值预测的大规模行动。这些变革性展望已经引起了一场新一轮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之争。在这场争论中,数据社会主义叙事展示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断言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总体趋势。当然,在大数据时代,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需要回到传统计划经济,而是可以在掌控市场变化甚至社会发展方面充分展示其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庞大组织信息网络系统形成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力,能够把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资源,以大数据预测功能达到供给侧结构改革与需求侧数量扩张之间的自我平衡。大数据技术的社会主义建构,要按照这种对数据社会主义的价值设定,提高大数据的规模、流转活力与预测精度,同时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数据应用的透明化、公正化和有序化发展。
2017年06期 v.19;No.96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伟;厍兴国;王飞;
深度态势感知是"对态势感知的感知,是一种人机智慧,既包括了人的智慧,也融合了机器的智能(人工智能)",是能指+所指,既涉及事物的属性(能指、感觉)又关联它们之间的关系(所指、知觉),既能够理解事物原本之意,也能够明白弦外之音。它是在以Endsley为主体的态势感知(包括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环节)基础上,加上人、机(物)、环境(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系统趋势分析,具有"软/硬"两种调节反馈机制;既包括自组织、自适应,也包括他组织、互适应;既包括局部的定量计算预测,也包括全局的定性算计评估,是一种具有自主、自动弥聚效应的信息修正、补偿的期望-选择-预测-控制体系。
2017年06期 v.19;No.96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陈仕伟;
传统决定论与自由意志一直处于紧张的对立状态,但以相关关系为基础的大数据预测功能可能会导致大数据时代的决定论朝着更为刚性的方向发展,并导致伦理问题的消解。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大数据时代就没有自由意志,由于大数据技术的特殊性,自由意志还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张扬,这也许会更好地解决以往的伦理问题。因此,大数据时代的决定论和自由意志将可能走向相容,并由此构建出与大数据伦理问题相适应的大数据伦理体系。
2017年06期 v.19;No.96 18-2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寒;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颁布影响大学技术转移的"Bayh-Dole"法案以来,调整大学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制定者关心的焦点。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制定的大学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模式与实际的技术转移活动之间存在明显的政策冲突,制约着大学科研成果向市场的转化。因此,我国大学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模式先后经历了"国家所有权""大学持有、国家所有权""大学所有权"三种产权归属模式的演变,变革的背后是对大学使命及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角色扮演的重新认识,也是技术转移社会网络中不同利益行动者之间的博弈,值得科技政策制定者深入探讨。
2017年06期 v.19;No.96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薛永毅;韩伟;
婚姻治理是陕甘宁边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边区政策法令与乡村传统习俗间的碰撞、妥协与融合。面对革命情势、普世价值与传统社会的冲突与张力,边区政府一方面通过颁布系列婚姻法令,对婚约制度进行立法设计;另一方面,通过灵活的司法审判活动,对传统的"婚约""早婚""彩礼"等婚姻习俗进行有节、有度地改造。边区对婚约习俗的法律治理,体现出服务抗战、权衡利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特点。边区婚约习俗的治理经验,为当下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改革乃至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镜鉴。
2017年06期 v.19;No.96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孟磊;
我国乡土社会传统秩序的正式终结与新秩序架构的基本奠定,是通过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所发起的农村土地改革来实现的。共产党人认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乡村危机的根源,土地改革的开展首先重在对革命干部施以阶级的教育,在正确阶级观指导下的革命党人能够充分地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斗争的结果则是实现了农民阶级的"翻身"目标并在农村建立起了新的秩序。然而,这一新的秩序安排并非是乡土社会转型的终点,它有其局限性:新的秩序安排无法惠及乡土社会的所有成员,始终存在着一批"政治贱民";乡土社会彻底丧失了原有的自治空间,上级权力意志支配了其整个内部事务,这与中共在农村力量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勇于革命、敢于参加斗争的贫雇农成为新的政治精英,对他们的权力滥用缺乏正式有效的制约机制和手段。
2017年06期 v.19;No.96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余钊飞;罗雪贵;
"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其核心是矛盾不上交。在处理基层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如何规范、提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方式和水平,是新时期"枫桥经验"的重要发展方向。当下,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在指导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越位"和"缺位"并存。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其自身的自治权也面临着权责不清的困境和"行政化"趋向。如何有效厘清乡镇政府行政权与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自治权的关系,是新的历史时期乡村关系的核心问题。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于村民自治的指导能力,规范乡镇政府行政权、村委会自治权,是丰富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必要之举。
2017年06期 v.19;No.96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33 ] |[下载次数:1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振山;赵祥瑞;张志强;
现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中面临供需不匹配、社会参与度低、资源整合困难、合作与监督机制缺失、资金短缺、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等诸多挑战。而信息时代下互联网技术与理念的植入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精准化水平和其它主体的参与度,扩展了养老服务内容并使服务体系的闭合循环得以形成,从而能有效应对上述挑战。因此,应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具体讲,应从需求与供给体系、制度与运行体系和技术与社会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战略设计与建构。
2017年06期 v.19;No.96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费广胜;李岩;习亚胜;
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政府一方面仍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内部却存在诸多"柏林墙",使之面临着"碎片化"困境:支离破碎的公共服务、行政低效与重复建设、相互封闭与推诿扯皮。对此,青岛市黄岛区政府在全国率先成立社会治理中心,在信息系统搭建、职能转变与整合、协调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2017年06期 v.19;No.96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陆继锋;刘现伟;赵辉;
港口型社区是临港而居的人们基于各种关系结成的共同体,是因港而相互关联的群体在空间上的聚集。港口型社区具有区域位置和功能方面的特殊性,呈现出流动性、开放性、功能性、服务性、便利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受安全生产和基层公共安全严峻等因素影响,港口型社区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应对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此,需要从正视居民诉求,促进公众参与;加强风险排查,构建长效机制;重视疫情防控,构筑坚实防线;重视自然灾害预警,打造应灾合力等方面加以应对。
2017年06期 v.19;No.96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