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醒民;
作为伦理学家,蔡元培具有精湛而深邃的伦理思想和修身之道。他把伦理学分为实践伦理学和理论伦理学,给出道德的定义和成德的途径,并对人格、良心、权利和义务等概念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阐述。关于修身或修己之道,他认为体育、智育、德育三者不可偏废,力倡信义、节俭、独立和自制。他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注重精神修养与树立和谐的人生观,主张过一种丰富的、进步的新生活。
2016年06期 v.18;No.90 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姚站军;
中国先秦传统经典死亡伦理文化主要包含儒、道、兵、墨等的死亡伦理思想。它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蕴含着丰富的死亡伦理思想智慧。儒家强调死亡的社会属性,提倡"杀身成仁""舍身取义"。道家则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反对追名逐利,主张通过养生以"尽年","守道"以"久生","合道"以"永生"。兵家认为"道"可以使"上下同欲",生死与共。墨家以"兼爱"众生为基本出发点,提倡"节葬""非攻"。他们虽各有主张,但也有共识,比如尊"道"、爱民等。这些死亡伦理思想智慧对于当代中国,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有重要启发。
2016年06期 v.18;No.90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吴华眉;
传统母亲身份既受到父权文化的大力讴歌,也是女性遭受否定和贬抑的原因。当下辣妈形象的张扬体现了评价母性的生存标尺的转变,但其并未突出主体的自由和个性,而使得母亲身体的呈现与消费文化的规训话语紧密相连。母性身体的这种话语演变,是女性主义质询和批判的重要领域。为了避免身体的主体性价值在不适当的抽象概括中被耗竭,应反转母性,挖掘母性体验所带来的女性身体体验的复杂性和独特性,鼓励女性在对世界的主动参与中注重身体自我的引导,改变对女性的工具化,重塑女性的主体意识。
2016年06期 v.18;No.90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贾海鹏;
晏子十分擅长处理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平时,对一般同僚,他以诚相待,"和"字当先;对谗佞邪人,晏子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先疏、后亲、再疏的曲折过程;对自己的家臣,他严格要求与鼓励谦逊并重。非常之际,晏子处理同僚关系时既立场坚定,又方式灵活。他与晋国叔向互相敬重,坦诚以待,共同创造了春秋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但是,由于齐文化重实践特征及自身尚节俭品格的影响,他对孔子排斥的多,赞许的少。晏子对待布衣百姓总是和颜悦色,折节谦逊,救贫济难,如闻己过,立即改正,从而得到了众人的尊敬与报答。晏子的社交方式虽灵活多变,但其目的却坚定不移,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团结好所有群体,安定社稷,扬威诸侯,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社稷之臣"的本色。
2016年06期 v.18;No.90 89-9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朱海龙;
道德教育政策文本既是推动中国道德教育发展的制度性力量,也是发展历程的缩影和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就是中美两国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政策文本。通过对两个政策文本"共性"的还原分析,不难发现中美制定该政策文本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是面临新世纪文化大变局以及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此起彼伏的境遇下恰逢其时的必然应对。两国政府无一例外地扮演了强力角色,以德性伦理作为道德教育资源,道德核心价值为精神取向,深化大学生作为"政治人""文化人"的道德教育,展现出一幅蔚为大观的道德教育图景。
2016年06期 v.18;No.90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欣泉;
我国已开始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必将推动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从大数据的内涵、特征、发展的演变以及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三类教育大数据积累的现状可以看出,教育大数据在增强政府高校科学决策、推进高校教育教学变革、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数据整合、技术支持、隐私安全等问题,高校应该通过实施强化大数据意识、加强数据整合、推进大数据研究、促进校企联合、注重数据监管等策略予以应对。
2016年06期 v.18;No.90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陈龙涛;张帅;张爽;张宝君;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地方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更是令人堪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更为薄弱,自主创业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对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创业状况的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学生自身、高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是有效解决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根本途径;地方高校通过及时有效制定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引导政策等多角度鼓励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
2016年06期 v.18;No.90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