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的跨学科研究

  • 转基因技术风险社会化的反思与安全走向

    欧庭高;

    转基因技术是收益与风险的辩证统一体,它的风险随着转基因技术的社会化而发生演变,彰显着现代技术风险的典型持性,凸现人为风险因素参与此演变的复杂机理和过程,而此演绎的风险后果有扭曲人的健康和生命的代价。这种代价尚未明晰,反映着属不确性知识的内在本性,难以按现有风险评估标准加以辨识,从而引发认知的困境,出现种种无知的状况,造成风险主体和受体的广泛而又激烈的争论,拷问着人类的安全思维智慧和未来的安全走向。在这种状况下,风险决策的理性需要从科学到民主乃至文化的全方位综合考量,强调技术防控、规制治理和社会调节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确立社会多元可接受的安全理性和安全价值取向的认同,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合理发展。

    2016年04期 v.18;No.88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驳骑单车的数学家论证

    玄计华;赵宇;

    为反驳本质主义学说,蒯因提出骑单车的数学家论证。这个论证不单为了反驳本质主义理论,更是为了拒绝量化模态逻辑。普兰丁格认为,蒯因的论证并不能驳倒本质主义,本质主义者不会接受该论证的前提。他指出这个论证的真正价值在于指明了如何正确理解从物模态命题。实际上,克里普克的理论能更好反驳蒯因的论证。并不是本质主义理论真能带来困惑,而是为了反驳的需要而构造。严格指示词理论能够解决语境晦暗问题,该问题不是由模态词导致,而是由于专名和摹状词不分。

    2016年04期 v.18;No.88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法治新观察

  • 全面依法治国新形势下区域法治建设和研究的有关问题

    文正邦;

    区域法治是深化、拓展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以及优化世界法治秩序中的一种崭新的法治形态,开展区域法治建设和研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形成的五大体系都需要相关的区域法治建设及其成果来充实和完善。开展区域法治研究和建设应该注意的是:区域法治建设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有不同的类型,它们各有其特定的文化机理,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要处理好国家法治统一与区域法治建设应体现本地区特点和实际这一重大关系;开展区域法治建设应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分轻重缓急地逐步进行。

    2016年04期 v.18;No.88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较大的市立法评估制度研究

    曾祥华;

    较大的市立法评估有立法前评估和立法后评估。目前大多数地方注重立法后评估,但是,立法前评估有利于减少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益。国家机构在保证主体的法定性、权威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评估结论的公正性、独立性、超脱性以及民主性方面却难以保证。第三方立法评估机构具有利益超脱性,更加容易摆脱立法腐败,更加具有独立性、公正性,但并非完美无缺。立法评估标准可以划分为立法前评估标准和立法后评估标准,两者既有交叉,也有不同。

    2016年04期 v.18;No.88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投资仲裁中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崔淑洁;齐鹏;宗玥;

    精神损害赔偿隶属于国内法的范畴,主体多为自然人。其作为国际法中的概念较为少见,然而在国际投资仲裁中,它不再单纯是一个国内法的理论,多数精神损害赔偿是由作为投资主体的法人提起,已成为国际投资仲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国际投资仲裁中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与实践,特别是国际投资仲裁中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要件,着眼于我国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我国应该完善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并在ICSID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有利于保护自身的制度及方式。

    2016年04期 v.18;No.88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比例原则的中国宪法规范依据

    饶龙飞;陈建晖;

    比例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然而学界对其在我国宪法中的规范依据的解释却众说纷纭。我国《宪法》第5条第1款即"法治国家条款"反映的是形式法治国理念,其并不能成为推导比例原则的宪法规范依据。蕴含了机会平等和实质平等双重内涵的《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的"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是在"法律适用上的平等"意义上抑或在"立法上的平等"意义上,与《宪法》第5条第5款即"反对特权条款"等我国宪法平等权规范一同构成推导比例原则的重要宪法依据。而《宪法》第51条与《宪法》第33条第3款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相结合亦是证立比例原则的宪法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04期 v.18;No.88 37-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MOOCs教育模式下的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殷悦;李勇;

    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的一项基本制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慕课(MOOCs)教育为代表的网络公开课模式以其开放性、集成性、可重复性和商业化对合理使用制度发起了挑战。构建合理的立法模式可以参照英国的立法例,适当扩大合理使用范围,明确具体的合理使用限度,明确传播平台的提示义务,并完善相应技术措施。

    2016年04期 v.18;No.88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_蓝色经济与绿色发展

  • 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析

    刘新民;杜素珍;王松;

    利用2004-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技术创新在此的中介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强制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有正向直接效应,但现有影响还不够大,且几乎完全是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基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技术创新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应严格执行强制命令型环境规制、适当控制市场型环境规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公众参与等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对策和建议。

    2016年04期 v.18;No.88 52-6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引用频次:34 ]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与企业的减排行为研究综述

    赵红梅;王垒;王松;

    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各国政府都制定并采取了不同类型的环境政策,但不同环境政策的实施对企业行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环境政策理论的提出为基础,对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两大环境政策的进行了简单描述,主要对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的实施及效果比较研究进行梳理,并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类型,对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下不同类型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行梳理,为环境政策的进一步应用和企业减排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指出了企业减排中环境政策应用的不足及研究的部分空缺,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2016年04期 v.18;No.88 62-6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海域使用权的市场化管理

    丁黎黎;郑海红;

    随着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增加,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视度也逐年增强。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海域使用权的现行市场化运作情况、海域使用权市场交易方式进行了分析,对现存不足之处总结分析,并展望了未来海域使用权市场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2016年04期 v.18;No.88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技术同化的理论与研究进展

    康旺霖;王垒;

    在对现有相关信息技术同化、扩散、吸收等概念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信息技术同化的过程影响和结果影响,将现有文献分为信息技术同化的过程研究、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研究。总结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局限于简单静态模型的分析,并将重点集中于信息技术的采纳和实施阶段,而对于技术同化的整个过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尚欠缺把握。未来应将外生因素与组织内生因素融入传统的因素分析框架中,实现对传统信息技术因素研究的有效补充。

    2016年04期 v.18;No.88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煤炭企业生产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方法研究

    王晨;梁彦洁;

    在分析煤炭企业生产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及现有绩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使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对煤炭企业生产型员工进行考核,构建了煤炭企业生产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生产型员工绩效考核方法,从而满足了煤炭企业通过绩效考核实现安全生产、成本控制和效益提高的要求,对煤炭生产企业实施分类考核具有促进作用。

    2016年04期 v.18;No.88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哲学·史学·文学

  • 竞技体育运动的伦理考量

    张富利;

    作为高级社会竞争形式的竞技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超越原始的非理性争斗,是由于其一直遵循竞技正义的要求,服膺于平等公平的竞赛程序规则。竞技体育运动一方面要实现"得所应得"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求遵循比赛规则而实现程序正义。而竞技体育的伦理价值就在于自诞生起就携带的智慧、勇敢、正义、节制等传统美德。当下竞技体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在于人类在追求理性科学和荣誉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竞技体育的人文精神和人本价值。只有挖掘竞技体育的道德渊源,追索竞技体育的伦理内涵,思考竞技体育的人性之善,引领竞技体育的道德回归,才能从根本上让竞技体育运动远离"恶"趋于"善",克服竞技体育的异化。

    2016年04期 v.18;No.88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好生活与脆弱性——阿伦特和纳斯鲍姆相关思想论述

    叶晓璐;

    "好生活"向来是伦理学探讨的一个主题。阿伦特认为好生活就是在人类事务领域通过行动和言说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卓越性,而纳斯鲍姆认为,好生活是通过行动把潜在的美德实现出来与通过在城邦中过政治生活和与另一个人进入友爱关系来繁荣自己的人性。但是"好生活"又往往与脆弱性相连,在阿伦特那里,这一脆弱性源于行动的三重困难;而在纳斯鲍姆那里,则是由于受到运气的影响。两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源于她们对理性主义最深沉动机的批判。而她们的思想,在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弥漫的当今社会无疑具有巨大的启发和激励意义。

    2016年04期 v.18;No.88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与大学教学

  • 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人格分析

    张永政;李琳;

    学习动力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学习行为发生、发展的直接力量。人格因素含有丰富的动力特征,健全的人格是保证大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必备的心理基础和条件,能直接决定和影响学习动力。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现状分析以及对学习动力和学习动力系统进行界定,提出从人格构成的角度出发,发掘需要、动机、能力、气质及性格等人格构成要素与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内部逻辑关联,进而在培养体系上宏观把握,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最终实现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助推。

    2016年04期 v.18;No.88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团学组织执行力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性探析——基于博弈论视角的研究

    时鹏飞;

    高校团学组织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博弈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研究发现,只有团学组织积极执行学校相关政策,才能真正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只有团学组织干部们积极疏导,才能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加快和谐校园的建设步伐。未来应通过建设先进文化在团学组织内部设定鲜明的目标,并以此作为行为引导的旗帜;同时,在团学组织内部建立明确的赏罚机制和有效的制度保障,不断提升管理者的执行能力,积极打造学习型团队。

    2016年04期 v.18;No.88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