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高庆;董琪;
案件审批制度既是阻碍法院内部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主要因素,也是法院"去行政化"改革过程中难以根除的痼疾。究其原因,是法院内部审判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指导监督权的异合存在以及权力主体的角色混同,造成了审判管理权与审判权关系的错位,从而导致了法院内部管理带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改变这一现状的基本途径是重新设计法院内部权力结构:由法官、审判组织独立行使审判权,庭长、审判管理办公室行使审判事务管理权,主审法官主要行使审判指导监督权;同时,重构裁判文书签发制度,以保证法院内部依法独立自主行使审判权。
2016年03期 v.18;No.87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次宝;
基于多种原因引发的"送达难"已成为影响我国民事司法的第四大难题。继2012年新民诉法修订送达制度以后,2015年《新民诉解释》再次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化与完善。解读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最新立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相关修订条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送达难"问题。我国破解民事送达难题的进路在于转变送达模式、梳理送达的种类与关系、强化电子送达的作用、细化送达责任以及明确送达费用的承担等。
2016年03期 v.18;No.87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引用频次:43 ] |[下载次数: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式军;胡维潇;
虐待动物的严峻现状,促使中国社会开始关注和思考动物保护问题,也推动了动物福利立法进程。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和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两个"专家建议稿"的出台曾在中国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此后中国的动物福利立法却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各界寄予厚望能写入"动物福利"条款,最终也未能如愿。其根源在于,动物福利的理念在中国并没有深入人心,公众担心推动动物福利立法会与"人的福利""社会福利"冲突,认为在中国搞动物福利立法尚不具备条件,"动物福利"是"奢侈品"等。厘清以上问题,是进一步推动中国动物福利立法的关键所在。
2016年03期 v.18;No.87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2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新民;于文成;王垒;
在系统分析企业家集群、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两两关系基础上,深入探究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指出隐含在"形式"与"物质"层面下的企业家行为,以及企业家集群下的创新行为才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因素,并构建了关系模型。此外,借助复杂系统思想着重分析了企业家集群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自组织和成熟三阶段中的作用关系及相应阶段下的集群特征、集群效应特点与集群创新水平趋势。
2016年03期 v.18;No.87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垒;刘新民;王松;
当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式的"完美"与现实中凸显的治理诟病,表明借鉴英美等股权分散为特征的成熟上市企业的治理规范和标准,对于具有强家族治理特征的中国创业企业并不见得一定适用。首先,从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中高管代理人的机会主义道德风险与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大股东侵占利益道德风险两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关于两类委托代理问题治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缺少关注创业企业治理特殊情境的不足。其次,基于双重委托代理框架构建了创业企业治理框架,提出在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中,从代理人激励视角分析创始高管在创业企业股权安排对创业企业治理的影响,在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分析大股东委托人在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下所发挥的"监督效应"大于"侵占效应"的最佳股权安排,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分析创业企业不同股权身份制衡度对企业治理的影响路径,并充分考虑外部市场化程度、行业竞争差异以及企业规模等管理情境,以上研究成果将为提高创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2016年03期 v.18;No.87 68-7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芳;王垒;刘新民;
多任务情景下国企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在分析国企承担的多项任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多任务偏重变化对国企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认为国企高管为了满足企业或个人私利会产生盈余管理动机并引发盈余管理行为,外部政策法规的变化将加剧盈余管理行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入股也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现有国企多任务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由于选取的企业范围、数据时间和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不同,在影响方向及程度得出的研究结论未能统一。未来研究可以引入国企类型和高管行为偏好,改进盈余管理综合计量模型,深入探讨国企控股权变化引发的多任务偏重改变与交互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机理。
2016年03期 v.18;No.87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陈璟;
从利益分析的视角来看,社会群体性事件很多都是围绕利益展开的,都是一种利益的冲突与博弈。政府作为社会中最重要的利益分配者,往往会成为利益纠纷的制造者,进而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责任人。在茂名市PX事件中,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行为不当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而民众利益意识的觉醒和利益表达渠道的缺乏则增加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政府而言,未来应合理地运用利益分析手段,准确地把握问题背后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冲突,这有助于其妥善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并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
2016年03期 v.18;No.87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