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藏族“赔命价”习惯法运作之基础及其批判

    淡乐蓉;

    长期固定不变的藏族社会组织结构(尤其是部落组织)、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和藏传佛教的宗教文化决定了藏区社会秩序的控制和维持方式,它们在藏区社会控制中表现出极其有效的勾连关系,是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的基因,决定着"赔命价"习惯法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命运。自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以来,"赔命价"习惯法立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高寒地区艰难的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和靠天养畜的脆弱生存环境,仍然使得部落这种人类早期社会的基层组织在国家制定法确立的基层组织之外发挥着类似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并且它仍将长期存在,因而与此相联系的"赔命价"习惯法的纠纷解决方式就凸显出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赔命价"习惯法将长期存在,抑或变换形式存在。

    2014年04期 v.16;No.76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分税制改革的宪政转型

    王茂庆;杨珊珊;

    1994年分税制改革极大改变了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态。超越财政而从宪政视角审视分税制,应从四个方面实现改革的宪政转型,即价值目标从财权转向人权,逻辑定位从分财转到分权,制度建设从法制转到法治,改革程序由民主替代集中。要实现分税制改革的宪政转型,必须积极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入宪,确认地方税收立法权,建立完善的财政法律制度和健全的财政监督体系。

    2014年04期 v.16;No.76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公法哲学的两种进路——卡尔·施米特《宪法学说》评析

    刘福元;

    《宪法学说》是施米特最为重要的公法哲学著作之一,其理路在于,紧急状态下的专政体现了国家的本质特征,而实定的宪法则是政治统一体的总体决断;由宪法律确立的议会民主不能超越政治决断本身,遇有这种危险发生,应当通过宪法律中的专政条款加以制止。相反,另一种公法哲学即自由主义进路则否定国家的自在性,认为国家的正当性只能从个人权利中推演出来,国家不能超越授权侵犯国民。尽管这两种公法哲学都有逻辑上的缺陷,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环境下实施的效果却不相同。选择适合本国土壤的公法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尽力弥补它的缺陷,才是公法哲学发展的正当路径。

    2014年04期 v.16;No.76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宪政视域下联合国制衡机制研究

    赵玄;

    联合国本应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实际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联合国内外部制衡机制的缺失,特别是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和国际法院为代表的三权失衡。从国际宪政的视角看,联合国应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增强联合国大会的效力,规范安理会的权力及其运作,发挥国际法院在国际纠纷中的裁判功能。同时,在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应受到一定限制,公民个人的权利在特定情况下应受到联合国的保护。

    2014年04期 v.16;No.76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对无国籍人和难民实施外交保护的权利——以联合国《外交保护条款草案》为线索

    张磊;

    根据传统国际法,无国籍和难民都无法得到任何国家的外交保护。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8条允许无国籍人和难民"合法的和惯常的居所"所在国在一定条件下对其实施外交保护。对于无国籍人而言,这种改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对于难民而言,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难民的定义有待改进,否则无法保障上述条文的有效实施;第二,难民"合法的和惯常的居所"所在国不能针对难民的国籍国实施外交保护。

    2014年04期 v.16;No.76 38-4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黄清华;

    现代民商法文化具有先进性与局限性。先进性是指现代民商法文化的社会进步性和适用技术性。现代民商法文化所蕴含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其社会进步性的表现;适用技术性,是指现代民商法文化同时又是一种技术文化。局限性集中表现为私法秩序不利于弱势人群,难以有效控制市场经济活动方式的逐利取向带来的社会风险。晚近以来,发达国家出现的民商事立法与社会立法融合的法律现象,恰恰是这种局限性的深刻反映。对现代民商法文化局限性的讨论,决不意味着否认现代民商法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础调节作用。当前,中国法制建设的一项要务就是,加快发展社会立法的同时,继续不遗余力地弘扬现代民商法文化,并以私法社会化的原理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

    2014年04期 v.16;No.76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

  • 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微观银行作用与机制

    汪明进;

    传统货币观撇开微观银行中介的作用,而银行借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资本渠道等信贷渠道观则强调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供给对投资和产出的间接影响,且认为具有不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同,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具有分布效应。结合微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角色与功能、货币政策扩散机制的可能检验途径及其构造原理,认为银行的资本结构及其内在管理也应被纳入货币政策的决策框架。

    2014年04期 v.16;No.76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羊群行为的线性与非线性金融工具两相现象的实证分析

    张娅萍;

    从物理学的角度,以上证180指数和上证综指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证综指和上证180期货显示出不平衡相,非线性金融工具的期权却因一般用法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当把卖出期权归类到OTM和ITM时,在OTM卖出期权中并没有发现两相图,因为这通常被用作在一般市场上的对冲,但在ITM卖出期权中,由于较高的成本而被认为是具有较低吸引力的金融工具却被二重相认定。在考虑与购买期权的关系时,由于买入卖出的对等性约束了期权购买和销售的单独行为,导致期权市场上的羊群行为遭受到破坏,使得线性和非线性金融工具表现出极强的两相现象。

    2014年04期 v.16;No.76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房地产“绿色项目群”构建模型

    吴守荣;姚永恒;

    "绿色项目群"是在项目群层面上对绿色地产理念的延伸,通过AHP-WRSR方法对待选项目的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从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完成对其构建。"绿色项目群"有效地完成了绿色节能理念与项目群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014年04期 v.16;No.76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与大学教学

  • 大学发展连贯性研究的构想:历史、逻辑与实践相结合

    董雪梅;王连森;

    鉴于以往有关大学发展"历史"的、"逻辑"的和"实践"的研究显得零碎、散落,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孤立和脱节,倡议开展一种旨在立足中国实际、结合时代特征、面向未来的关于大学发展"历史""逻辑""实践"的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研究方案。在分析大学发展逻辑的历史方法与比较方法、实地调研与典型剖析方法以及逻辑分析与理论建构的多学科方法基础上,提出大学发展是大学这一组织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动态演进过程;"大学发展"应包涵"本原逻辑"和"支撑逻辑"两个方面;其动力机制主要包括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

    2014年04期 v.16;No.76 77-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法学新生如何穿越法律之门?

    贾焕银;

    开启甚至穿越法律之门对于法学新生来说意义重大。秉持对法学的挚爱之情,深度把握法律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和法律语言,并将素质的养成重于知识的获取贯穿学习过程、真理在胸但以追寻法律真理为业等构成这一过程的若干重要元素。透过这些元素能够构思的法律人只是一种合格形象,一个开启穿越法律之门的新生,理应通过实际行动不断展示这一形象的不同面向,以铺就迈向优秀法律人的未来之路。

    2014年04期 v.16;No.76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元法绘画作品选

    刘元法;

    <正>~~

    2014年04期 v.16;No.76 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学好刑法——法教义学视角下的刑法规范的逻辑

    杨春然;

    学好刑法学首先要掌握刑法法规内在的逻辑结构,这种结构既是规范的,也是实证的,其是法条本身演绎的结果,所反应的是实证法自身的思维。这种思维建构的基础就是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分裂、违法与责任的分裂、法与禁止的分裂、正当化事由与免责事由的分裂,尽管这种分裂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对绝大多数刑罚法规而言,这种分裂是没有问题的。概念是刑法规范的外衣,表达着刑法规范的内涵与外延,这样刑法就会与民法发生联系,处理这种联系的路径直接关系到刑法的适用结果。因此,熟记概念永远是学习好刑法的前提。

    2014年04期 v.16;No.76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