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的跨学科研究

  • 论科学哲学前沿与自然辩证法传统的一体性

    桂起权;沈健;

    自然辩证法界文革前的研究焦点是阐释和解读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同时对某些"异己"的科学流派思想予以非理性的批判。然而,"非正统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者,即理工科出身的自然辩证法爱好者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深入贯彻并灵活运用于20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之中,使国内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与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始终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学术对话。自然辩证法具有马克思主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采取取消主义的态度是极端错误的。改革开放后,自然辩证法教材的基本构架为辩证自然观、辩证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并且向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扩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前沿与自然辩证法传统蕴含着一体性:系统科学群加深了对辩证自然观和科学中辩证法的理解;科学哲学有利于深化对科学观中"科学本性"的辩证理解;科学哲学和科学逻辑使得科学方法论原理更为精致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当代认知科学哲学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科学认识论基础。

    2014年01期 v.16;No.7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学会建设

    肖德武;

    学会的基本属性和活动方式与协同创新要求相契合,使其能够在推动协同创新、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会在政府、科学家、企业、金融资本等创新活动主体间扮演沟通联系人、协调者、润滑剂的角色,构建跨学科、跨大类学科甚至跨文理界限的学会联盟是协同创新活动发展的必然。为提升学会学术研究、协同创新能力,政府部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私人基金会等应支持学会建设向着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学会应进一步推动实体化建设,面向市场,服务社会。

    2014年01期 v.16;No.73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法学

  • 国际贸易运输法强制性体制“内在逻辑体系”的合理性

    马得懿;

    从某种意义上看,强制性体制是国际贸易运输法特别是海上货物运输法的核心和特质。在"海商法文化"的维度下,基于对国际贸易运输法强制性体制价值论的"内在逻辑体系"和运输法体系的自足性分析,运输法强制性的"二维价值结构"的提出具有合理性。而在"内在逻辑体系"范畴上,特殊主义的强制性体制价值论,特别是"内在逻辑体系"意义上的运输法强制性体制,在诠释运输法某些制度的应然性、理解海上运输法的自足体系以及预示运输法发展趋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用。

    2014年01期 v.16;No.73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信访悖论的成本—效益分析

    王荔;

    信访制度尽管备受诘难,却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悖论的深层根源需在成本—效益的分析视阈内得以阐明。因而,强化信访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特征,并将其功能定位为权利救济的补充—过滤机制以及民意表达的启动—监督机制,是适应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现状,使信访制度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有效路径。

    2014年01期 v.16;No.73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国分配正义的道德难题及其破解

    葛先园;

    社会国分配正义与公民财产权之间存在着对私有财产剥夺与保护的悖论。这种悖论需要通过社会全体的道德认同来化解。生而平等是普遍认同的伦理价值原则,分配正义历来与平等对待伦理密不可分;以宪法基本原则呈现出来的社会国分配正义具有超阶层的道德魅力;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可以推演出社会保障给付是在保护公民的新财产权。经此层层论证,社会国分配正义的道德认同不仅是可能的,且是必然的。

    2014年01期 v.16;No.7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以票据融资为例

    冯源;

    影子银行是从事具有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的类传统银行业务,且不受或仅受较少监管的金融中介。违反《票据法》真实交易规定签发票据,在法律无相应系统性与区域性风险控制与监管的非正规金融体系内转让票据和从事此票据融资业务的中介机构,均属影子银行范畴。以票据融资为例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包容保护理念缺位、监管制度缺失、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问题进行现状和原因分析,建议我国确立包容保护监管理念,构建配置优化、综合权衡的监管框架,健全机构监管和工具监管,完善相应配套法律法规。

    2014年01期 v.16;No.73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刍议我国科技反哺农业立法

    赵谦;徐恒;

    构建科技反哺农业有效机制是反哺农业的智力保障,相对完备的科技反哺农业立法是推进科技有效反哺农业的必要前提,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修改是完善我国科技反哺农业立法的开始。可应用形式逻辑的方法,从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两方面厘清科技反哺农业立法的共识性基本要素。以新农业技术推广法为核心的我国科技反哺农业立法虽已基本完备,但在预期法律效果和法的系统化上仍存在不少问题而影响了立法的运行实效。应基于对科技反哺农业法律行为、法律关系的厘清,明晰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预期法律效果、实现其他相关法律的科技反哺农业规定系统化。

    2014年01期 v.16;No.73 46-5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哲学·历史·文学

  • 传统道德敬畏心态形上建构的思维演进与价值考量——以传统官箴果报文化为主要视角

    王忠春;

    由"天命"而"果报"的传统思想所构筑的道德敬畏心态的形而上学,不仅对传统仕者的官德立品提供了内在动力,而且还展现了由"神道"而"设教"再到道德"说教"的"达人"之路。其于情感呈奉中所呈现出的审美旨趣、荣辱意识和道德用意,不仅启示我们要在社会发展定数的不可控中,于自身生存有限性的高度警觉里,将这种对于生存的敬畏演变成对于道德荣辱本身的敬畏和自觉,并由此转化为人类自身的道德救赎行动;而且其由"神道"到"人道"的重心演变,更引导我们在其价值的现代化转化中,要以对"形而下"世界的更多关照去实现其"形而上"的神圣魅力。

    2014年01期 v.16;No.73 5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英档案中的九世班禅赴印考——以鄂康诺的侵藏主张和活动为视角

    梁忠翠;

    英国外交部档案显示的九世班禅未经清廷同意便前赴英属印度访问一事,远非中国档案呈现得那么简单。从中英档案来看,九世班禅赴印与热衷于英国侵藏事业的鄂康诺的运作有极大关系。自十三世达赖出逃,鄂康诺便努力培养与九世班禅的联盟关系。中方档案多强调年少无知的九世班禅为英国侵藏急先锋鄂康诺所胁迫;英方档案则披露,九世班禅亦曾表明不愿受制于拉萨,有寻求外力之意。鄂康诺赚取了九世班禅的信任,并力主高度重视这张"王牌"的价值,以为英帝国赢得涉藏权益。班禅当时的外向之心似乎只是一时糊涂,然而,眼见清廷日暮途穷,加上受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俄国早有接触的影响,九世班禅有寻找新靠山的想法亦未尝不存在。此次英方运作下的西藏宗教领袖不经中央政府允许便离境外向的先例,是英国标立笼络西藏政教上层新模式的一次尝试。无论九世班禅后来的思想如何变化,这段历史不容人为地回护或"修饰"。

    2014年01期 v.16;No.73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

  • 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最优比例

    陆岷峰;王虹;

    虚拟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起为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不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最优比例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比例是不合理的,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对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2014年01期 v.16;No.73 76-7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创业型企业成长机理:基于两类典型企业的案例研究

    杜海东;

    通过对传统企业和国际新创企业成长路径的案例分析发现,成长机会识别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公司创业精神;获取机会开发所需资源的保障因素是社会资本;资源能否有效利用的决定因素则是组织学习。而通过对两种企业的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平衡渐进式与激进式公司创业精神、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方式以及强弱关系网络的发展。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环境,上述平衡的程度应有所不同。

    2014年01期 v.16;No.73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城乡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

    郑洋;魏国江;

    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城乡金融发展效率、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等高度相关,从而与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具有突出的关联性,特别在我国这样一个由银行业主导的金融系统内,这种影响更为显著。银行业市场结构具体通过形成机制、发展机制和循环机制显著作用于城乡金融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于城乡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趋于分散可以缩小城乡金融发展的非均衡化水平。

    2014年01期 v.16;No.73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与大学教育

  • 试论高等教育之“高”

    马勇;王灵心;

    高等教育之"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层次之高、学科专业之高、知识之高、校长之高、教师之高、学生之高与文化之高等七个方面。层次之高是高等教育整体之高的标志;学科专业之高显示出高等教育平台之高;知识之高是高等教育之高的核心内容;人才之高是高等教育之高的最终目的;校长之高、教师之高以及文化之高是高等教育之高的重要保障。七者互为依赖和支撑,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之高。

    2014年01期 v.16;No.73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高校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研究

    唐善梅;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尤其适用于高校弱势群体。当前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行为弱势群体等。传统的助困做法侧重经济援助,忽视能力提高。美国福特基金的PHE项目在西南高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经验值得我们推广,对高校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抓手就是提升其能力。

    2014年01期 v.16;No.73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