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彦;李建军;
日本政府强力推进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激活了大学研究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互动的多重机制,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国立大学法人化后,日本各大学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创新体制和管理改革,优化其产学合作创新的体制环境,加速了日本大学产学合作创新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日本大学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新时代。作为创新经济时代大学去行政化具有推广价值的制度创新,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的经验可为中国大学在其运行惯性和市场牵引下呈现出的过度行政化和过度市场化两种"失范"现象提供借鉴和启示。
2010年05期 v.12;No.5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任巧华;罗玲玲;
从美国《环境-行为》杂志的载文量、研究主题、作者分布情况等基本指标来考察不同时期环境行为领域环境保护研究方向的学术关注,以探析环境保护研究主题的扩展。微观上,环境行为研究领域的学者由关注环境意识、态度与环境教育扩展至关注环境保护行为,除了社会层面的影响外,理论上的建构和完善也引发学者对具体行为关注的加深。宏观上,环境行为领域下有关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经历了关注、思考、建构、深化阶段,学者从对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关注扩展至对全球生态的人文关怀。
2010年05期 v.12;No.54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赵迎欢;
纳米药物研发是主体参与技术创新实践的过程,研发技术主体与管理者主体是研发责任担当的主角。纳米药物研发的伦理责任主要表现为研发主体的创新责任和道义责任。由于纳米技术的滥用或许会导致新一轮的技术异化,对纳米药物的医学应用后果和社会效益进行科学审视和冷静反思是十分必要的。纳米药物的研发需要建立科学而可行的预警机制,建构明晰责任和惩戒制度以强化风险治理。而以技术美德论、新道义论和社会公益论思想强化对研发主体品性的塑造,有益于促进其责任的履行。纳米技术伦理问题的解决不仅是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事情,也是哲学家、伦理学家、管理者、法学家乃至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2010年05期 v.12;No.54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郑冠宇;
担保之竞合包括物保与物保之竞合、物保与人保之竞合和人保与人保之竞合三种形态。就物保与物保之竞合而言,在处理上一般不会发生问题。就物保与人保之竞合而言,台湾"民法"物权编的最新修正一改过去的"物保最终责任原则",而改采"物保与人保依比例分担的原则"。就人保与人保之竞合而言,应在区分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基础上,明晰按份共同保证与连带共同保证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连带及共同保证"的概念。
2010年05期 v.12;No.54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引用频次:61 ]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吕宗麟;
政治权力系属一项复杂且令人迷惘的概念,原因在于动机与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因之,如何思考权力与正义理论之间的结构性问题,诚属重要。正义理论系属规范性的理论,它要对政治社会制度和个人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和衡量的标准。当代西方哲学家对正义理论的思考,往往系以分配正义为核心。探究政治权力与正义之结构问题,除了考虑分配正义之外,还应从程序正义与法律正义等面向解析。
2010年05期 v.12;No.54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杨清望;
寻求权利的正当性基础是一项永恒的课题。辛格的实用主义权利观从对传统权利观的权利基础不可证实的批判出发,主张将权利放在人与人所属的共同体的关系之中来理解,进而主张权利存在于涉他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之中,体现为每个人都平等地承担尊重权利的义务。因此,这一方面为我们理解权利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也开放出一个到底是权利行为在先还是权利规范在先的重大理论问题。但是她却假定了我们社会交往关系在一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展开,而且我们的理性可以洞察权利行为与权利规范的转化。恰恰是这种理论预设迫使她的权利理论陷入一种难以克服的内在紧张之中。但这都为当下中国社会在权利的舶来与内生的矛盾中寻求权利的根基提供了重要启示。
2010年05期 v.12;No.54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钦润;
以公司法规范为标准,对公司享有的债权,其实现的保障手段可分为公司法外、公司法内、公司治理内三个层次。合同、担保等公司法外方式,未能突破外部性瓶颈,保护效果有限;公司法内提供了法人格否认等具体制度,但大都是在权力配置外给予保护,存在着被动性和对债务公司的依赖性。两者都不能解决公司资产非正常减少危害债权的问题。同时,债权人与公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债权人也是公司资产的供给者,却承担了不相称的经营风险,并随时为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买单。债权保护的有效手段,必须在公司治理范围内寻求,应赋予债权人对公司资产保有和维持的一定话语权。债权人保护现状和我国的实践探索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2010年05期 v.12;No.54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兵;
中国古代司法判决中的修辞不是法官故意炫耀的文学技巧,而是作出令人信服的论证和寻求合理性判决的方法。以修辞作为司法判决的说理方法是法官的理性选择,修辞方法在实现司法功能时并未让法律陷入不确定性之中。法律修辞是法律人在充满价值冲突的具体案件中作出合理法律判断的重要法律方法,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蕴含着人文主义的修辞方法应当被重新记起。
2010年05期 v.12;No.54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隋洪明;
空置税征收是房地产调控的良性手段和有益措施,与存在争议的房产税和物业税相比,空置税更具有正义性和必要性。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法律规定,确立空置税制度,从而增加空置者的持有成本,抑制投机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公平正义目标。
2010年05期 v.12;No.54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姜新东;朱孝彦;
近现代法律上的人格深深植根于人格的伦理性之中。人格的伦理性内涵表现为法律对人的一般法律地位的确认、人格权对人本体的保护以及作为技术人格的权利能力。近现代法律的人格经由形式平等发展至实质平等,仍然是基于对人格的伦理性的保障。
2010年05期 v.12;No.54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