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

  • 科学与民主、自由和国际主义

    李醒民;

    科学与民主、自由在内涵和精神上一体化,在历史和逻辑上联结,且能够相辅相成地互动。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科学、民主、自由可谓三位一体。科学的社会建制或科学精神气质的一个综合性特征是国际主义的或世界主义的,这是由科学的技术规范和科学方法决定的,它们保证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似真性、普适性、一致性;更是由科学的道德规范即科学精神气质决定的,特别是科学的普遍性、公有性、非牟利性、自主性等价值表达,是支撑它的重要基石。科学家虽有自己的祖国,但科学家毕竟是世界公民。

    2010年02期 v.12;No.5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技术学的新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10年联合年会综述

    高璐;刘立;

    2010年02期 v.12;No.51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西学东渐与中国科学观的近代化进程——薛凤祚篇

  • 根数错位致斗转星移——薛凤祚《历学会通》的历元换算

    刘孝贤;

    薛凤祚在《历学会通》中所给出的中西历元纪年出现了整体错位和局部混乱,由根数错位而致斗转星移。实难想像其天文和历算结果能够被观测所证实或验证,而况薛凤祚从来不作天文和天象观测。他的随意和著文之粗糙、混乱,使他耗费半生精力所作的西学引进、译介的成果黯然失色。这也许正是他被同时代人忽略,继而又被历史遗忘的根本原因之一。

    2010年02期 v.12;No.51 13-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术数思想:薛凤祚中西会通模式的重要案例

    乔宗方;宋芝业;

    在中西会通方面,与其前辈徐光启、同辈王锡阐、后辈梅文鼎相比,薛凤祚会通模式的独特性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其术数思想中。薛凤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数,他批判中法,引进西法,并对术数理论基础及具体术数分支——择日术进行了中西会通。由于中西学术从体用到思维方式都迥然有别,薛凤祚的会通是不彻底的。

    2010年02期 v.12;No.51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补空谈之虚空 破株守之迂滞——薛凤祚“会通”的科学思想探微

    郑强;

    薛凤祚是明清之际中西会通大潮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使得薛凤祚的学术思想向更为广博的文化领域和农、工、兵、商等具体应用学科拓展,他沉潜于百工之技的研究中,讲之不厌其繁,行之不嫌其贱,这实际上将理学家"为生民立命"的实学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在会通中西学术的方法上,他不斤斤计较于以夷变夏还是以夏变夷,而是兼收并蓄,"熔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在处理"象"和"数"的关系上,薛凤祚继承了徐光启"由数达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数学在一些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使得中国传统的象数观念具有了走向近代科学发展的倾向。

    2010年02期 v.12;No.51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气候变化法律研究

  • 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困境、挑战与发展

    朱晓勤;温浩鹏;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石,然而,该原则的要求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充分尊重与落实。在未来的气候谈判中,该原则还将面临被混同为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和采用单轨制后效力被弱化的挑战。国际气候体制必须同时符合正义、效率和秩序三重价值取向,中国应继续坚持捍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法律地位,并且应当重视对该原则与风险预防原则关系的研究。

    2010年02期 v.12;No.5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34 ] |[下载次数:1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后哥本哈根时代全球气候治理呼唤正义

    李春林;

    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气候公共产品必须要靠各国通过合作来集体提供。而要创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体系并使其持续有效,就必须以正义为本。为了使人类能够打破目前的气候变化正义悖论,就需要启动一项全球正义工程:通过阐明正义、普及正义和实现正义三步骤来催生气候道德,最终依靠人类自身的改变来逐渐复原已被改变的气候系统。

    2010年02期 v.12;No.51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气候变化与我国农业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

    曾文革;张婷;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应将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减缓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完善导向,并从农业土地立法、农业水资源利用立法、林业保护立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农业气象灾害救济立法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保障体系。

    2010年02期 v.12;No.51 44-4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伙伴计划》与《京都议定书》:竞争还是合作

    牛哲莉;

    《新伙伴计划》是一种不同于《京都议定书》的新型国际气候协定,两者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强制减排等问题上存在巨大差异。但是《新伙伴计划》却不能取代《京都议定书》,并且两者存在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合作而非竞争才是两种机制未来发展的理性选择。

    2010年02期 v.12;No.51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房屋拆迁制度笔谈

  • 公民参与是解决城市房屋征收补偿问题的关键

    杨世建;

    近年来,我国屡屡上演的"暴力拆迁"与"钉子户"们的"暴力抗法"事件,以唐福珍的"凤凰涅槃"式的自焚,终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订问题抬到了桌面上来。目前,对房屋拆迁制度是否得当的很多判断都误入歧途,"暴力"只是个表象,类似唐福珍悲剧事件产生的真正病灶是什么?房屋拆迁制度完善的根本路径是什么?该笔谈对此提出了一些思考。

    2010年02期 v.12;No.5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权利与权力的较量——《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问题、定位与存废

    张式军;

    近年来,我国屡屡上演的"暴力拆迁"与"钉子户"们的"暴力抗法"事件,以唐福珍的"凤凰涅槃"式的自焚,终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订问题抬到了桌面上来。目前,对房屋拆迁制度是否得当的很多判断都误入歧途,"暴力"只是个表象,类似唐福珍悲剧事件产生的真正病灶是什么?房屋拆迁制度完善的根本路径是什么?该笔谈对此提出了一些思考。

    2010年02期 v.12;No.5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三大缺陷

    王晓岭;

    近年来,我国屡屡上演的"暴力拆迁"与"钉子户"们的"暴力抗法"事件,以唐福珍的"凤凰涅槃"式的自焚,终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订问题抬到了桌面上来。目前,对房屋拆迁制度是否得当的很多判断都误入歧途,"暴力"只是个表象,类似唐福珍悲剧事件产生的真正病灶是什么?房屋拆迁制度完善的根本路径是什么?该笔谈对此提出了一些思考。

    2010年02期 v.12;No.51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

  • 美国金融危机的法律反思

    车亮亮;

    从法律上反思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表现为:鼓吹金融自由化,拒斥政府管制所导致的金融监管理念的偏差;错把放松管制等同于放弃监管的金融监管权力的虚置;现有监管制度的内在缺陷导致信贷市场法律规制的失败;货币政策的失误给危机的爆发以可乘之机。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金融自由、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使金融监管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从法律上防止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

    2010年02期 v.12;No.51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就业

    费广胜;

    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而且使中国社会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向社会蔓延,要经过一系列传导和反向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失业是经济危机导向社会危机的传导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解决失业问题,而在金融危机时期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将短期应急和长远战略综合起来寻找对策。因此,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劳资合作、发展社区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2010年02期 v.12;No.51 71-7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行政公务员权利与救济的行政法哲学

    姬亚平;李建科;

    行政公务员是宪法赋予政府所拥有行政权的显性直接行使者,在整个权力或权利运作过程中,他们是双重或多重身份实体,并以其身份权为核心和逻辑起点被赋予其他各项相应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公务员以行政主体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执行公务的法律依据和保证,而只有相应的救济才能保证权利的实现及权力的效用。因此,"一体两权",权利与救济是两对动态的范式,是权利和权力内、外在属性和机理的外现和要求,并最终决定和制约其相应的机制形成和运作,而权利的内外构造的完整与圆满及良性均衡互动是其关键所在。

    2010年02期 v.12;No.51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探讨

    杨伟东;张艳蕊;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行,没有终结反而引发了国内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更大的争议。条例在基本范围和不公开事项等问题规定上的疏漏,不仅给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给行政机关真正保护不应公开的公共利益制造了难题。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除需要有坚定的决心、正确的观念和有力的监督措施外,也需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正案》填补立法上的疏漏。

    2010年02期 v.12;No.51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与大学教学

  • 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个性化

    于凤银;宋大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个性化成为现代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和现实追求。个性化是高校发展战略的核心,其主要表现在各自不同的使命和总体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战略措施,体现了高校的特色和与众不同。个性化应成为我国高校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核心理念。

    2010年02期 v.12;No.51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从品牌战略管理的黄金法则看高校品牌的建设

    高海榕;

    在高校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可以借鉴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黄金法则: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规划品牌识别、科学管理品牌资产,与高校自身特点相结合,打造特色学科和名师团队;提炼大学精神,规范师生行为,塑造高校形象;科学管理高校品牌,构建高校品牌战略。

    2010年02期 v.12;No.51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