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

  • 科学自主、学术自由与计划科学

    李醒民;

    科学自主和学术自由是科学共同体的根本组成要素和本质属性,也是科学建制赖以存在的基础。科学的自主性意指,科学对其社会环境的依赖与科学独立的核心能够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这样两种因素之间的张力;也就是说,科学共同体要力图把科学的外部影响纳入到科学自身运动的固有逻辑之中,维持科学的相对独立性。科学获得自主有一个历史过程。科学自主的特征是相对性、协商性、惯例性。学术自由具体到科学,主要指科学研究自由。学术自由是由基础科学、科学价值中性和科学家的角色特点决定的。学术自由是科学创造的根本保障,直接有利于科学自身的进步,从而在长远上也有益于整个社会。限制和破坏学术自由的恶果是相当严重的,必须维护和坚守学术自由。基础科学是无法计划的,这是基础科学或基础研究的本性。计划科学往往导致不良后果乃至恶果。

    2008年05期 No.42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科学体制与科学自主性的若干思考

    马佰莲;

    科学的自主性是科学发展规律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体制既是科学自主运行的基本前提,同时又构成了对它的控制。随着科学的发展日益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学的自主性具体体现为科学内部的自治、政府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分别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科研过程管理和科学评价等几个层面。

    2008年05期 No.42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法学

  • 美国公司法中的社会责任条款探析

    朱圆;

    随着公司的经营活动对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许多州在其公司法中融入了利益相关者条款,以立法的形式授权董事会采取措施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由此在美国公司法中开始生根。

    2008年05期 No.42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走出“术前签字”制度的困境——从肖志军案切入

    杨圣坤;姜宝超;

    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在解决肖志军案时应当适用《执业医师法》第24条。但是它在现实中却被《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确立的"术前签字"制度所架空。试图通过对"术前签字"制度进行革新从而走出"术前签字"的尴尬困境仍然不是一条一劳永逸的良策。只要权利保护的外部成本存在,《执业医师法》第24条就有再次被架空的可能。提高社会信任度,便是破解"术前签字"困局进而激活《执业医师法》第24条最终的钥匙。

    2008年05期 No.42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

  •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政策创新

    纪光欣;

    社会政策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工具。它是在西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为目标的政策体系。随着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的确立,中国社会开始改变长期以来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有经济政策而无社会政策的局面,进入了注重社会公平、重视社会政策的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必然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社会政策从理念、责任主体到实现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便尽快构建起一个"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和实现机制。

    2008年05期 No.42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社区建设——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

    王琪;

    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有着共同目标与构造,其本质在于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共同生活的参与,是社会建设的微观基础,这一结论也被世界社区建设历程所证实。我国社会建设经由社区建设有其特定的时代必然性,社区在社会管理职能实施、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社区建设应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

    2008年05期 No.42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管理学

  • 基于家族企业生存状态的接班人断层问题之研究——以浙江省中小型家族企业为例

    侯作前;

    社会调研与文献分析都证明目前中小型家族企业存在接班人断层的危险。家族企业目前所处的生存环境不理想有些方面甚至比较恶劣,是家族企业主拒绝传承和家族企业子女拒绝接班的社会根源。要解决家族企业传承的断层问题,除完善家族企业的内部因素外,外部因素特别是中小型家族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善与完善更加重要。

    2008年05期 No.42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非营利组织承载公共职能的路径分析

    刘振山;

    实现我国非营利组织顺利承载公共职能的目标应创设良好的承载环境并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模式。非营利组织承载公共职能的具体路径包括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搞好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渐进式转变、鼓励制度创新、坚持职能分离的责权利统一和加强对改革的监督与反馈等六个方面。我国非营利组织承载公共职能应注意政府主导、克服供给缺陷和职能转移与建设强政府并行等问题。

    2008年05期 No.4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山东省SO2排放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齐文波;

    基于1981—2006年的数据对山东省SO2排放的规律进行研究,得到山东省SO2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应用这一曲线,定量分析山东省17个地级市减少SO2排放的潜力,并结合2006年各市的万元GDP能耗情况,对它们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2008年05期 No.4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哲学·历史·文学

  • 明清徽州妇女群体性节烈行为之主体性因素探究

    王传满;

    明清贞节观念几近宗教化,而徽州节烈现象尤为突出。已有研究多针对明清徽州妇女崇尚节烈的外在原因,普遍忽略了其主体性因素。在明清徽州贞节妇女群体性节烈行为的表象之下,其实隐含了暧昧、复杂的动机,其主体性因素主要表现为:对贞节伦理的守护、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对困窘生活的逃避以及留名传世的愿望等若干方面。内、外因素的共同驱动,遂使贞节观念彻底地深入徽州社会,成为一种潮流,明清徽州节烈妇女是宗教化的贞节观念的牺牲品。

    2008年05期 No.42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贺麟文化观的多维解读——以《文化与人生》为例

    韩柱;

    以《文化与人生》为例,多维解读贺麟的文化观,即: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现代化,重视文化现代化;强调文化发展自身的独立性,同时重视经济建设;反对学术与政治脱节,主张将学术作为政治的基础;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反对割断文化传统,提出"儒化西学"的新主张;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检视,通过"推陈出新",实现文化的发展。

    2008年05期 No.42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由原生态歌舞解读民族文化记忆——从《云南映象》说起

    孙璐;郭民建;

    《云南映象》的歌舞大量来源于民俗仪式。在整个歌舞中,祭拜神灵、生活劳作、节庆纪念等民俗活动仪式贯穿始终,包含着民族的文化记忆。民俗活动仪式具有唤醒、传承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功能。因此,原生态歌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味,积淀着深邃幽远的民族记忆。

    2008年05期 No.42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学与大学教学

  • 区域经济与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廖敏;高汉运;

    随着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转轨,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影响日趋明显,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省区域高等教育制定发展战略,首先要与政府协调并争取政策和经费的双重支持,其次必须同经济社会承载能力以及民众需求相结合,最后要以区域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为重要基础。

    2008年05期 No.42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的理性思考

    张玉玲;吴高波;邵勇;

    近几年来,理工科大学的人文学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对人文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体制不顺、观念滞后,师资力量不强、队伍不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的实现,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务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与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人文学科跨越式发展。

    2008年05期 No.42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