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中华;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拓展和日益深化,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越来越表征出来,它向已有的社会发展研究和发展理论提出了空前尖锐的挑战。积极地回应这种挑战,乃是使社会的实际发展走向健全和完备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发展理论本身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一个无法逃避且刻不容缓的任务。有鉴于此,我刊本期特编发"发展理论的批判性反思"笔谈,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和更深入的探讨。
2007年05期 No.37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朱忠良;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拓展和日益深化,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越来越表征出来,它向已有的社会发展研究和发展理论提出了空前尖锐的挑战。积极地回应这种挑战,乃是使社会的实际发展走向健全和完备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发展理论本身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一个无法逃避且刻不容缓的任务。有鉴于此,我刊本期特编发"发展理论的批判性反思"笔谈,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和更深入的探讨。
2007年05期 No.3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培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拓展和日益深化,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越来越表征出来,它向已有的社会发展研究和发展理论提出了空前尖锐的挑战。积极地回应这种挑战,乃是使社会的实际发展走向健全和完备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发展理论本身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一个无法逃避且刻不容缓的任务。有鉴于此,我刊本期特编发"发展理论的批判性反思"笔谈,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和更深入的探讨。
2007年05期 No.3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拓展和日益深化,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越来越表征出来,它向已有的社会发展研究和发展理论提出了空前尖锐的挑战。积极地回应这种挑战,乃是使社会的实际发展走向健全和完备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发展理论本身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一个无法逃避且刻不容缓的任务。有鉴于此,我刊本期特编发"发展理论的批判性反思"笔谈,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和更深入的探讨。
2007年05期 No.3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董兴佩;
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惩戒法律制度。为便于认定学术不端行为,立法需要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分类及构成要件。我国应建立统一的专门性学术不端行为惩戒机构体系。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处理需要经过公正的法律程序,其中应特别注意完善听证程序以保障相对人的防御权利,监督学术惩戒权力的运行。学术不端行为惩戒要由法律或行政法规统一设定。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戒规则和学术惩戒行为都应该进行必要的司法审查。
2007年05期 No.37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引用频次:43 ] |[下载次数:9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隋洪明;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特别是其中对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规定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是理论界需要研究的紧迫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劳动合同的不平等属性,消除普通民事合同的平等性特征在劳动合同领域造成的概念混同,建立法律对弱势群体——普通劳动者的特殊保护制度,矫正"形式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法律关系,实现法律实质正义。
2007年05期 No.37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高军;
习惯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现行立法确立了习惯法的法源地位。由于习惯法具有行业性、地域性、非明示性的特点,司法实践中易造成适用习惯法的混乱状况,因此,必须确立习惯法适用的规则。
2007年05期 No.37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路斐;
我国《物权法》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确认了一种新型物权。该权利具有组合性、特殊性,突破了传统物权法中一物一权、物权排他、物权客体独立原则,同时凸现了物法与人法之结合,而且设计了更为科学的业主共同事项决议方式,是为值得称道之处。但该制度也表现出物权体系逻辑顺序混乱、管理权融入受阻、法律关系主体间利益失衡、相关立法越权、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尚未明确等缺陷。
2007年05期 No.37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朱陆民;聂会翔;
西方国家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都从各自的理论假设出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国际合作观:霸权合作、制度合作和阶级合作。西方学者的国际合作观无论是在理论假设还是在现实解释力上都有其不足之处,并总是体现了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局限性。中国学者需要在借鉴西方国际合作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政治需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合作理论。
2007年05期 No.37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燕玲;聂大海;薛文森;
由无限政府到责任政府,这是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国内的发展环境和青岛市的具体情况分析,青岛市建构责任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岛市建立责任政府的对策包括:树立行政人员的责任观念,培养良好的行政品德;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明确政府职能与政府责任;健全多方位的监督机制;疏通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等方面。
2007年05期 No.37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卢会志;姚桂芳;
内隐领导理论是追随者拥有的关于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特质或行为的信念以及预期,其因素结构包括敏感性、贡献、专制、感召力、吸引力、男性化、智力和力量等8个维度。中国人的内隐领导理论具有文化的特殊性,存在着"道德"的成分,后续研究需要探测其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机制。
2007年05期 No.3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袁春振;
针对我国分业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进过程入手,采取动态分析方法,得出统一金融监管体制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的结论,提出成立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实行闭环监管、板块监管和动态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2007年05期 No.3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傅修海;
长篇小说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坛最重要、更是发育得较为充分的文体之一。长篇小说最核心的艺术参数——文本结构的艺术节奏,无疑是其艺术生长点。长篇小说的艺术规定性——"长度"和"跨度",要求其形成独特的结构艺术形态。由于长篇小说在物理长度和心理广度上的要求,同时也势必与结构艺术上的节奏追求形成艺术张力。
2007年05期 No.37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赵庆云;
民国以来,局势动荡,军阀混战,建立国际宣传机构未曾提上议事日程。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后,日本处心积虑地利用其现代传媒优势造谣惑众,企图掩盖侵略罪行。中国朝野上下均痛切地认识到国际宣传之重要。民间团体竭尽所能,采取了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揭露济南惨案的真相,寻求道义声援。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并非毫无作为,但由于妥协心态而致失去先机,进退失据,饱受时人诟病。济南惨案中显得参差凌乱的对外宣传可以看作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后与日本的国际宣传战的一次预演。
2007年05期 No.37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怀录;
"脱亚入欧"实质上是指近代亚洲落后国家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融入欧洲发达国家发展序列。近代中国没能"脱亚入欧",原因主要在于变革指导思想落伍保守、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历史发展机遇一再错失。这与近代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2007年05期 No.37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常庆;
从影响大众传播的制约因素和大众传播的主要特征来看,"受众中心"论只能是一个乌托邦。大众传播的走向,不是"以受众为中心",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媒介应该是既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又要积极引导受众,受众应该对媒介的传播积极参与并做出及时的回应,二者在沟通、交流与反馈互动的基础上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
2007年05期 No.37 88-8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