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玲玲;
生态哲学、创造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人的创造性与生态的关系。研究视角的汇聚说明需要从生态纪元反思现代社会人类创造观。在对创造的概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通过评析后现代主义的创造观,从中汲取有益的观点,并重新审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走向生态纪元的技术主体创造性发挥的新路径:重构技术主体创造性与自然创造性协同的伦理责任,重构生态整体观统领下的技术主体创造自由度。
2007年02期 No.3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陈一壮;
由于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和圣菲研究所的复杂性理论都宣称探讨事物系统的“涌现”或“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性质,导致许多学者认为复杂性研究只是在系统论研究范围内兴起的新思潮,殊不知“一般系统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原理上大相径庭。前者研究的是动力来自整体、实行自上而下集中式控制的中心化的个体,后者研究的是动力来自要素、实行自下而上分散式协调的无中心的群体;前者认为无序性与系统性格格不入,后者认为有序性和无序性的结合(“混沌的边缘”)是能动系统存在的条件;前者产生于对还原论研究方法的否定,后者至少部分地回归了还原论或创立了新型的还原论,等等。总的来说,前者代表着对简单系统的研究,而后者代表着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因此复杂性理论扬弃和包含系统论。
2007年02期 No.3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135 ] |[下载次数:4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鲁殷;周森林;胡晓君;
“实在”的观念是确认客观性原则合理性的前提,亦是深入把握客观性原则的关键。波尔等人建立在量子力学之上的物理实在观对传统的实在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理解传统实在观在现代物理学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它在什么意义上走向反实在论,从而修改和补充我们的实在观念以涵盖具有特异性质的微观实在,驳斥反实在论者的挑战,是实在论者的一项紧迫而必做的任务。而塑造论哲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视域。
2007年02期 No.3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程志波;张善信;
科学经历了一个从科学依附自然神到科学争当社会神,再到科学回归人们心中“神”——对物质世界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与理性把握——的辩证发展过程。反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对人们清晰厘定科学发展规律、正确理解科学精神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02期 No.3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徐海燕;
2003年以来的“颜色革命”的发生与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的政治选择息息相关,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此进行“民主”渗透的结果。“颜色革命”后的绩效表明,革命后的国家在政治发展上并无作为,使原政权中存在的政治弊端不但没有得到改观,反而与国家稳定与繁荣的目标相违背。实际上,“颜色革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所谓民主政治全球化的有力武器。在这里,“权力”与“利益”才是西方国家实施革命的真实意图。独联体各国均面临着“革命”的威胁,对此,坚守意识形态,正确认识民主尤为重要。
2007年02期 No.34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欣;陈志超;
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后建设时期。面对新的环境,政府必须主动求变,更新理念,转变职能,将工作重心从建设转向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充分发挥现代化城市硬件设施的效用,满足居民日益丰富和发展的需求;通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有效率有效力的政府治理,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香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其百余年城市管理中的制度建设和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2007年02期 No.34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郭秀清;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而环境安全上升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焦点问题。作为国际政治的新领域,学者们对环境安全的由来、性质、概念、特点及其国际政治效应的认识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辩明这种差异对于深刻把握环境安全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2期 No.3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平;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许多历史悠久的资源型城市因探明可采资源逐渐减少以至枯竭,其产业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分析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几种典型模式,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007年02期 No.3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引用频次:50 ]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陈玉和;白俊红;李佳;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丰硕的创新成果孕育于企业的创新文化。企业文化对创新活动既可能是支持性,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阻碍。创新型文化是一种激发、培育和实现创新的文化,创新型文化的形成必须有稳定的基础。创新文化的特征主要有:共同愿景和目标、信任与开放的氛围、鼓励冒险的精神、团队工作的方式、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激励、宽容失败的态度等。根据企业DNA理论,创新型文化的建设要基于组织架构,决策权,信息传导和激励机制诸方面展开。
2007年02期 No.34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谢兰璋;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解释了许多传统贸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新贸易现象,从五个方面体现出其重要的理论价值。根据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应考虑采用“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从培育规模经济出发,把产业政策与出口贸易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开掘和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的、静态和动态的规模经济形式,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2007年02期 No.34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杨立雄;肖卫宏;
受个人主义文化观的影响,早期美国社会政策强调个人责任和地方政府责任,联邦在济贫方面的作用有限,这也导致了美国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福利的综合立法《社会保障法》;经过50-60年代的“向贫困开战”的运动,美国迈向了“不情愿的福利国家”行列。形成“不情愿福利国家”的主要因素有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保守主义思想观。
2007年02期 No.34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贾英健;
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变革是从现实的人入手的。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主体,立足于现实的人的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生产活动来考察历史,将历史归之于实践生成史,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历史生成中贯穿其中的公共性原则。
2007年02期 No.34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孙妍;张分田;
东汉统治者将民本思想作为其定国安邦的统治思想,他们以“天应民心”为理论依据,提出“制君限臣”的实践理念,“足民”、“保民”、“治民”的实践措施,以及“以农为本”的操作原则,最终构建了民本思想的理论体系。然而,民本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在问题决定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有限性。
2007年02期 No.34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卢征良;
1895年,张謇在南通创设了中国近代有开拓意义的民族企业——大生纱厂。在大生纱厂早期,其内部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典型的集权性运营机制到建立起以股东大会、董事会、查帐员为基本特征的三权分立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发展过程。但大生纱厂内部治理始终表现出很强的时代特征,即体现为张謇个人在企业内部的集权特性。这种集权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早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2007年02期 No.34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邓东;
从创作论角度看,《圣经》的上帝创世神话是凭借具体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去寻找一切事物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易经》的宇宙起源图式是按照具体情景之间的比兴关系去揭示一切事物得以演化的基本法则。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看,《圣经》的律法走向了希腊和希伯来两种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整合,《易经》的阴阳则衍生出儒道两家的历史性拆解。从语言方面看,不同于《圣经》那种由理性内容所支配的叙事方式,《易》象和古代汉语都是一种具有动态性、主体性、灵活性特点的生成性语言。
2007年02期 No.3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罗剑波;
“折衷”是《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以刘勰本人对于“中(衷)”、“折衷”的叙述话语为依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文心雕龙》中的“中(衷)”指的是文章自身内在的合理规定性;其“折衷”是以“势”、“理”为依据,通过“擘肌分理”的过程,来把握这种规定性。刘勰对于具体“文事”的分析、评定,是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的。
2007年02期 No.3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谷家荣;
以瑶族的婚姻为例,“差序格局”具有从“身份主导”向“理性意识”过渡的时代特点。作者预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交往的差序,将会再度重返身份等级主导的血缘、伦理格局。
2007年02期 No.3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