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技术善之间的伦理选择

    肖峰;

    技术善的实现方式可以有“避苦”和“增福”(“趋乐”)两种,由此为善的技术也可以分为相应的两类。当资源有限从而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时,避苦的技术应优先于增福的技术,无论是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道德要求,抑或理性的分析,都表明了这种选择的恰当性,并构成一种合乎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和幸福观的伦理选择,也是寻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技术途径。

    2007年01期 No.3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知识及其功能: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对默顿与利奥塔二者观点的比较分析

    许斗斗;程华云;

    默顿从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十七世纪英格兰科学的社会功能和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他坚持的是科学促进知识发展的功能。而利奥塔则从语用学的角度论述了后现代社会中知识变迁背景下科学的研究与传递功能,构建了科学通过异质性、多元性和悖谬性而实现的合法性。二者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知识的目标和功能分析的目的三个方面存在着不一致。

    2007年01期 No.33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康德、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关于几何图形的哲学思考

    陶建文;

    在几何图形性质的哲学问题上,康德的观点为先验构成意义上的非柏拉图主义,胡塞尔的观点为经验建构意义上的柏拉图主义,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为解构意义上的反柏拉图主义。胡塞尔关于几何图形的观点较之于康德与维特根斯坦具有较多的合理性。

    2007年01期 No.33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二次相对评价法在区域创新能力中的应用

    薛风平;徐世欣;

    给出了测算区域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AHP)测算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数,其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C2R模型测算二次相对评价值。该方法消除了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反映区域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主观努力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中所起的作用。

    2007年01期 No.33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民主行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李爽;董兴佩;

    民主行政是具有参与取向的民主,既是一种行政理念、行政模式,还是一种行政活动。它的实质就是尊重行政相对方的民主参与权利,并保障其民主参与权利的实现,从而维护公民个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民主行政能够改善行政相对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劣势地位的现状,能够使行政活动在和谐的环境下进行,这正是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法治”的原则。

    2007年01期 No.3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

    朱玉玲;周其厚;

    在我国司法领域,由实务部门率先尝试刑事和解。它作为刑事案件的一种解决机制,在尊重被害人、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促使加害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同时,刑事和解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这一制度的构建不仅仅是司法实务界正在进行探索的问题,也引起了理论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当然,任何一种制度都具有两面性,刑事和解在显示出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2007年01期 No.3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上特有的仿冒行为探微

    李宗录;陈德军;

    互联网上特有的仿冒行为不同于自然延伸到网络世界中的传统仿冒行为。互联网上特有的仿冒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很难找到直接对应的相关权利及载体。其内容主要包括:域名对域名的仿冒行为,网页对网页的仿冒行为,链接中的仿冒行为以及与搜索有关的仿冒行为。

    2007年01期 No.3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体育仲裁中的第三方问题

    李智;

    在国际体育仲裁中,有关仲裁第三方参加仲裁以及仲裁效力如何及于第三方的规则并不是十分明确。而由于体育仲裁所特有的强制性特点,仲裁裁决对第三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国际体育仲裁对裁决效力如何及于第三方也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仲裁协议的强制性以及仲裁庭程序上的自主性成为裁决效力及于第三方的法律基础,“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也多基于此,从而在体育仲裁中得到运用。国际体育仲裁院(CAS)需对仲裁实践进行总结,并制定出更加明晰的有关第三方参加仲裁的规则。而对国际体育仲裁有关第三方问题的实践的分析和把握,对如何应对可能对我国运动员或运动组织产生影响的仲裁,也有积极意义。

    2007年01期 No.3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孟庆仁;

    搞社会主义,在农民占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广大农村,必须发展集体经济、走合作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发展集体经济,坚持集体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道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没有集体经济的家庭承包经营,只能是“农户小规模经营”,实质上是小农个体经济。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小农个体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2007年01期 No.3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社会建党视野中的信仰重建

    李业杰;王荣栓;

    社会建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在社会革命时代为完成党的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而进行的执政党建设的新形式,实质是党适应社会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而进行的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组织结构建设。社会建党的信仰重建主要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社会主义观,重新确立共产党在执政形势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根本宗旨。

    2007年01期 No.3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的缺失与重构

    王玉宝;吴先举;

    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寡和分布均衡与否是衡量政府绩效、社会效率以及社会活力的重要标准。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社会资本存量呈现着多元化、不均衡和民间组织发育不良的缺失状态。通过现代化的社区建设,组织社区自治,协调社会行动,是重构社会资本、提高社会效率与社会活力的理想路径选择。

    2007年01期 No.3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能源问题态势及其理性解决的对策探讨

    蒋满元;王春明;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资源供需不仅面临着“峰值相逼”的威胁,而且缺乏国际油品市场的定价话语权,也严重制约了缓解能源问题压力的能力和规避能源问题风险的能力。通过实施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建立健全能源节约体系,通过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建立起有效的后备能源体系,同时注重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以实现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所有这些均对能源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影响。

    2007年01期 No.33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及定量化方法研究综述

    张立柱;王新华;郭中华;

    产业结构问题在经济学领域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及定量化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行测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2007年01期 No.33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72 ] |[下载次数:2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失地农民创业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李祥兴;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因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日益凸现。从目前情况来看,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众多失地农民就业的最佳途径是自主创业。研究失地农民创业的制约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01期 No.3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56 ]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再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兼评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的几种理解

    禹国峰;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具有极其复杂内涵的思想。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不仅包含最为标准、典型的原始的公社所有制的意义,而且囊括了从原始的公社所有制向次生的奴隶制、农奴制的过渡。借口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的复杂性,因而把它看作是充满逻辑和历史矛盾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同样,将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认定为“农业公社”,并认为它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也是失当的。

    2007年01期 No.33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翁方纲的金石考察活动

    朱乐朋;

    翁方纲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学者和金石学家,毕生致力于金石考察、搜访和金石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金石考察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01期 No.33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理解文艺消费

    何志钧;秦凤珍;

    文艺消费不单纯是一个文艺学问题,客观上要求综合运用文艺学、美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国内外当代的文化社会学、大众文化研究等盛行的整体性的研究范式和哲学、科学发展史上的“整体论”的方法论成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武器。今日的文艺消费研究应转换思路,以整体论的方法包容和超越近代以来的分析方法,以整体有机论取代机械还原论,以揭橥文艺消费问题的玄奥。

    2007年01期 No.33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鲁迅、苏童与世界文学中的“重述神话”传统

    古大勇;

    将鲁迅、苏童的“重述神话”文学创作置于世界文学的背景下,才能显示其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意义。在西方,“重述神话”是一种自觉而成熟的文学传统。而在中国,“重述神话”不能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传统。鲁迅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补天》、《奔月》、《理水》,苏童创作了长篇小说《碧奴》,承递了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述神话”的优秀传统,填补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创作领域的空白,开辟了中国新文学创作一个崭新的方向。

    2007年01期 No.33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李白乐府兴寄的形式表现

    李云琦;

    利用文本批评方法,对李白乐府中的兴寄从形式层面进行探讨。李白乐府利用语言的复义性造成作品意旨的多重性;利用对立式结构暗示主体心灵的冲突,造成作品的戏剧性张力;利用意象的象征性赋予叙事性乐府抽象性,借此表达深刻的人生体悟。同时对李白乐府中一些篇章的涵义,作出了新的解读。

    2007年01期 No.3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发展战略规划: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于我校“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的思考

    张士强;黄仕军;

    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战略规划。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校党委第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校庆55周年校长致辞,勾画了我校到本世纪中叶“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近期目标是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省属一流大学;第二步,中期目标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科技大学;第三步,长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2007年01期 No.33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由“照屏宣科”所想到的——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赵文杰;王超;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优点显而易见。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而且有一定的代表性。揭示问题与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因素,提出进行引导、规范、把关的措施,对于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01期 No.33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山东省科技法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青岛召开

    秘明杰;张钦润;

    2007年01期 No.3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2007年01期 No.33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