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为何是成功的

    黄正华;

    实在论对科学成功原因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不因为是科学的,理论才是成功的,相反,因为是成功的,理论才是科学的。但理论的“真”与“成功”并不是对立的两个特性,只要合理地使用“真”概念,作为评价理论的真理标准与成功标准是相互协调的。

    2005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

    周丽昀;

    一直以来,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被认为是两种相互竞争的科学观,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两者的区别上,忽视了对两者的共同点的研究。实际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具有一些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他们都源于对知识的有效性的追求,都认可意志自由的形而上学;都有某种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倾向;都从表象走向了实践,等等。

    2005年04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科学知识观

    赵长林;

    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科学知识以其普遍性、客观性、价值中立性为标榜,几乎成为所有知识的范本。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科学知识为其研究对象,以社会建构论和相对主义为纲领对传统的科学知识观进行了深刻解构,非中心性、相对性、境域性成为审视科学知识的一个有益视角。

    2005年04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科技伦理研究的人文转向

    李承宗;

    科技伦理研究应该实行人文转向,这是科技伦理研究的一个新提法。不仅科技伦理评价的本质要求科技伦理实行人文转向,而且从科技伦理的人文价值中,能够更深层次地让人们认识到科技伦理研究实行人文转向的迫切性。同时,对当代科技发展作人文思考,会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对科技伦理研究实行人文转向的时代意义。

    2005年04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量子博弈的优越性分析

    张鲁殷;张广剑;周森林;胡晓君;

    量子博弈理论是量子信息与博弈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量子博弈在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奇特的性质,较之经典的博弈策略,量子策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及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意义。

    2005年04期 19-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休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吴文新;张乐;

    休闲的人本特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天然的一致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要求休闲的充分健康发展,而充分健康发展的休闲也将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休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5年04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和谐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选择

    李传忠;

    推进和谐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职责,新型工业化在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通过新型工业化,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5年04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协调公权与私权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

    李新刚;肖进;

    公权与私权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受到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公权与私权处于不平衡状态,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只有正确疏导和解决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效的制约公权以打造法治政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公权与私权的良性互动作用,才能有力的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2005年04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明辩逻辑”何以言衰

    刘邦凡;张晓光;

    从来没有过“名辩逻辑的衰落”,因为“名辩逻辑”的概念是近人所定义的,同时,“名辩”与“逻辑”、“名辩逻辑”不能简单类同,即使存在过“名辩”思潮的衰落,而未必有“名辩逻辑”的衰落。事实上,“名辩”的思维形式与思想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明的发展。

    2005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居”的考略

    殷学明;

    “居”不仅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更是一个历史的、诗学的问题。本文将“居”的范畴规约、定格在物理和文本意义之上,并对“居”从问题的凸显,历时发育与式微,共时的失明与自反以及诗意地栖居等方面对“居”进行考略,以期当下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居”得以澄明,从“失明”而走向“复明”,实现人类诗性栖居的回归。

    2005年04期 39-4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学视野中的道德教育价值

    曹辉;

    道德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道德人格为根本目的,而这一目的被经济学家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因。挖掘道德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道德教育走出与生活实践剥离的误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5年04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泰山天仙玉女:从诗境走进宫祠、集市——明代社会各阶层对碧霞元君的不同接受方式

    邓东;

    碧霞元君即泰山玉女,始乃曹操、曹植、李白创作的云霞与玉女浑然一体的特殊艺术表象。在明代,这一审美意象仍然体现着文人阶层所追求的诗情、自然与天仙连成一片的理想境界。诗境中的碧霞元君始终都在召唤两个方面的价值意向,一是对现实社会必然性的超越,二是对生存时空无限性的向往。前者在一定程度上被民众阶层所接受,他们将碧霞元君解读为一种既表达了宗教要求又象征着审美需求的俗信符号,以此为依托去进行诸如迎神赛会、进香祈愿、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集市贸易之类半功利半娱乐的社会文化活动;后者在一定意义上为统治阶层所接受,他们不断为泰山玉女塑神像,修宫祠,赐额立碑,以祈求祛病消灾、延年益寿。

    2005年04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泰山神信仰的源流浅说

    王元臣;

    泰山神信仰首先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和加封,泰山及泰山神的地位得到不断尊崇,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东汉以来道教的渗透演绎使泰山神信仰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2005年04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无讼的“理由”——来自传统社会官员对诉讼成本的社会考量

    王忠春;

    作为官方对王权主义秩序情结极致性的向往与表达,传统无讼思想承受着来自社会各层面的考量。对官员来说,王权主义秩序的高压、行政课规的繁苛与紧逼、官员自身行政智资的阙如及其执政应对力的不足,加之陋规的泛滥,诸此种种对官民自身生存之力的考量因素,不仅共同滋生了无讼思想在全社会的弥散性与公信力,而且促成人们在秩序规则二元化的语境中讨论解决法律规避的惯例。

    2005年04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构造

    潘爱叶;侯作前;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法律制度在具体制度安排和体制保障上并不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严重不相适应,为此,要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适当降低金融市场的门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制,改进金融监管方式。

    2005年04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的理论分析

    董兴佩;

    从行政立法质的方面看,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有助于提高行政立法的公正性、人民性或政治合法性。从行政立法量的方面看,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有益于法目的的实现,有助于行政法律秩序的建立。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在具体的实施中也会遭遇一些实际困难,如利益不平衡性问题;效率问题;专业技术背景问题;宪政支持问题等,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2005年04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被害人的辩诉交易权

    杨柳青;

    辩诉交易对某些案件是必要的。但是,若不经被害人同意强行进行辩诉交易,就会违背刑诉的正当目的。为防辩诉交易背离实质公正过分追求形式公正,提升诉讼效率而过度牺牲公正,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并在执法中充分保障被害人的辩诉交易权,使其与公诉权、辩护权相制衡,以实现各主体间利益衡平。

    2005年04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司法伦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杨立蛟;张朝红;

    司法伦理对促进司法公正,消除司法腐败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司法职业道德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势必影响法律的良性运行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最终建成。这与我们历史文化中重亲情、重“关系”有关;与司法人员素质有关;与诉讼模式滞后有关。

    2005年04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传闻规则:演变中的反思与启示——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崔玲玲;

    传闻规则是英美证据法的基石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无不折射出英美普通法最本质的特色与发展趋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传闻规则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借鉴西方法律时,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选择,而不能一味盲目地照搬西方的证据规则。

    2005年04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重视党风廉正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江泽民关于监督理论的创新与探索

    叶海芹;唐桂莲;

    每当某个官员的腐败行为被揭露出来时,我们总习惯于从腐败官员主观方面去找原因,却很少甚至根本不去探求腐败行为形成的制度环境。在党和国家政权建设中,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监督问题。要通过党内干部监督,积极探索在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内以权力制约权力,在省市县三级实行同级监督,使反腐倡廉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使党员干部不能也不敢腐败。

    2005年04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

    张自如;

    运用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单方向的因果关系;进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

    2005年04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诺思的产权理论探析

    付敬东;

    道格拉斯.诺思的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他认为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制度,产权的交易可以改进资源的配置,一种能够提供个人刺激的有效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诺思的产权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5年04期 87-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分析与战略对策

    蒋衔武;吴春梅;

    发展循环经济是青岛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青岛市社会发展稳定,而且2008年的奥运会水上项目给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这都为青岛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培育垃圾资源化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强对招商引资的调整等。

    2005年04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从文学现象到艺术探究维度——对20世纪现实主义思潮的反思与阐释

    董晔;

    美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无论作为方法、思潮还是观念,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社会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现实主义内涵的游移不定与外在形态的弹性发展相互作用并连在一起,构成了“现实主义现象”。考察其中的几个主要文艺思潮或流派可以发现:一方面,现实及人们对于现实观念的变化必然体现在艺术中并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艺术文本自身具有现实指向性,它必须以独有的方式介入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艺术的价值。由此,它们共同称作或被称作的“现实主义”,能够作为我们探究艺术的一个维度。

    2005年04期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彭建武;

    认知语言学主要从语言的角度研究人脑中的概念或根据语言分析推测思维中概念的内容。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使学生有意识关注语言结构的系统性、非任意性和理据对于促进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04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50 ] |[下载次数:1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黄仕军;

    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完备的理论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者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次,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讲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抓住这个实质和核心。再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而且包含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一定要贯彻“三观”教育的要求,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05年04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文化建设新探

    于鸿远;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正确理解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和功能,认真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原则,始终坚持科学的大学精神,是保证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2005年04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初探

    张建国;张悦忍;

    图书馆界要贯彻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重视和践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主旋律。图书馆建筑要从注重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在室内装饰、植物的绿化与美化、实施无障碍环境设计等方面全方位地体现人文关怀。

    2005年04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总目录

    2005年04期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热烈庆祝《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100期

    2005年04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