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两个“并重”

    王国政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要坚持两个"并重":一是要坚持体制建设与学科建设并重,二是要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2003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日科技哲学比较研究

    解恩泽,张富国

    中日两国同处世界的东方,受东方文化传统的影响,在科技哲学研究上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国情不同,因而也有不少差异之处。中日两国在科技哲学研究上,如果能互为借鉴,取长补短,那么,各自必有更大的发展。

    2003年02期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简评罗斯“科学知识的文化研究”

    周丽昀

    科学知识的文化研究是与科学知识的社会研究不同的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思潮。主要有六个研究主题,分别是:科学的反本质主义;科学实践的非解释性;强调科学知识的物质性;强调科学实践的文化开放性;颠覆科学实在论或科学的"价值中立说";对认识批评或政治批评的承诺等。这一与众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传统命题的合理性提出挑战;丰富了科学研究的主题;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2003年02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事物属性的凸现性与相关真理问题——由强控型实验所引起的联想

    孙鳌

    事物的属性在本质上是作为系统的事物所具有的系统质,因而具有凸现性。它们既可以凸现于组成事物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又可凸现于事物同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权变的观念应当影响我们对事物属性的认识和我们对真理的看法。

    2003年02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

    汤晋苏

    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社区建设还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因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应当坚持的基本工作思路,即以统一思想为前提,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民主自治为目标,以居民参与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示范活动为手段,以实惠实效为标准和以政策法律为保障。

    2003年02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地方自治

    高秉雄;李广平;

    地方自治是以民主为导向,以处理国家权力和地方权力关系为内容的国家制度。深化对地方自治的研究和认识,对于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3年02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破解活劳动减少而价值量增加之谜

    朱妙宽

    活劳动减少而价值量增加,至今是一个理论"谜团"。沿着两条思路可以破解这个谜团:一是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指数两个因素,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仍然可以增加;二是价值构成中不仅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两个变量,而且包括知识化劳动、间接劳动和组合劳动等多个变量,活劳动减少,价值量仍然可以增加。

    2003年02期 29-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从党的十六大报告解读江泽民的忧患意识

    刘勇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处处体现了江泽民的强烈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贯穿十六大报告的核心和主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现实忧患的最根本措施。

    2003年02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源泉和基本规律

    逄奉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在150多年的流变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作为生命力的内在源泉,以民族化作为其与时俱进的基本规律,不断地实现着历史性的跨越,完成着理论内容和思维方法的自我打造、自我跃迁。

    2003年0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马克思实践的社会批判理论

    王震,付荣云

    马克思的思想之所以被视为批判的、革命的,不仅在于它表达了对现实的否定意识,而在于马克思本人对批判的理解。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批判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符合历史规律的创造性的物质实践活动,批判的最终目的是使意识到的存在转化为感性现实。

    2003年02期 42-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学者关于政治文化研究的综述

    韩海涛

    "政治文化"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治文化研究在我国兴起,研究成果灿然可睹。在政治文化研究的历程中,对于政治文化的概念界定、政治文化的功用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和现代化等各个层面的研究,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2003年02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30 ] |[下载次数:1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政治体制的发生:一种新的解读视角——读汤森与沃马克《中国政治》一书

    王振海

    美国学者詹姆斯·R·汤森和布兰特利·沃马克所著《中国政治》一书,其深刻的洞见和耐人寻味的解读视角,带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能够促使人们从新的角度考虑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2003年02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方法治思想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宋浩成

    中国之所以难以如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法治进程,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法治观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方社会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等是差异形成的原因。

    2003年02期 52-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行政重复处理行为

    罗杰,乔宝杰

    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是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新引入的一个新概念。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经历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的内涵,分析它在适用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3年02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侦查阶段超期羁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朱德宏

    侦查阶段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不仅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有违刑事诉讼的正义价值,而且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负面效应。细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司法体制和侦查人员刑事诉讼理念方面的原因。根本性解决对策应是刑事司法体制的改变和刑事诉讼理念的转变。

    2003年0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思考

    李光禄,侣连涛

    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其变动方式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解决当前农民利益受侵害的问题,不仅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而且需要依法行政等相关宏观法治环境的支持。

    2003年02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形象权探讨

    姜新东,孙法柏

    形象权是指真实人物的姓名、肖像或其他表明其身份的个性特征被付诸商业使用的权利。形象权并不是单纯来源于劳动的经济性权利,而是以自由理念为基础的,具有经济的、精神的双重属性的权利,适宜将其定性为无形财产权。目前,在实践层面上对形象权保护的范围不宜过宽。

    2003年02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46 ]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等城市发展实证分析——以烟台为例

    张景芬,杨晓龙

    中等城市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现代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烟台市城市化道路与青岛市城市发展的不同模式,分析了以"星罗棋布"为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所遭遇的基本矛盾和弊端。揭示出特别对于中小城市而言,要经济地实现城市化,更宜走外延式发展道路,即适当扩展中心城市,增加其辐射功能,以带动其周围县、区的发展。

    2003年02期 69-7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估算当前农村人口数量及城市化率

    贺雪峰

    依据常住人口来统计城乡人口的办法不科学,因为进城务工经商的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不足以维持他们在城市完成家庭和劳动力的再生产,他们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必须依托农村来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当前农村人口总数不应该是"五普"公布的8.07亿,而应是8.8亿左右。相应地,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不应是"五普"公布的63.91%,而应是70%左右。

    2003年02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的重点行业领域探析

    胡峰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跨国公司就开始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影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涉足行业的因素很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热点将随着各个行业的外资准入政策限制逐步取消而逐级展开、蔓延。

    2003年02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基本条件

    任诚

    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实施了五年,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该政策是否应该"淡出",应视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而定。因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由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决定的,而不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产物。在未具备"淡出"条件下"淡出",对经济发展不会带来好的作用。

    2003年02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入世对我国会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刘明传,谷福云

    加入WTO,将对我国会计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的媒体和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会计的职能,实现角色的转换,加快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范体系,培养国际型会计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003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从宗法文化到诗性文化——对陈炎的“价值中立”治学观念的一种检视

    邓东

    "亚细亚的古代"进入文明社会的方式,制约着中国早期文化的发展路线,也决定着"阴阳"的思维结构及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民族心理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这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在成为一种宗法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一种诗性文化。通过对宗法文化与诗性文化得以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因素的考察,可以看出陈炎的"价值中立"的治学观念,是将文化视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生命,因而传统文化的研究,应该客观地去清理显在的学术材料并揭示潜在的结构关系;也只有不断进行多元方法并存的理性的研究,才会使认识领域中有关古代文化的知识得到不断增长。

    2003年02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前缀“老”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意义

    杨贺

    "老"作为典型的汉语词汇前缀有很多搭配功能,而且在不同的搭配功能中,又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但是它的语法化历程,语法意义是怎样产生的,变化机制如何,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基于客观语料进行了全面考察,得出了八种分布、四种语法意义,从而理清了不同分布下不同语法意义的变化历程、演进机制和现状。

    2003年02期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1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从中国古典园林看空间的中国建筑艺术

    吕红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范,它将建筑溶入到空间环境中,并因人的心理时空的变化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意境。其卓越的空间处理手法和造园技巧,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建筑艺术观。

    2003年02期 101-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文学史研究的新方法:接受史研究——评李剑锋先生新著《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石红英

    2003年02期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

    “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题组

    为适应采矿工业发展的要求,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经深入调查和潜心研究,提出了"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方案。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03年02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两课”教学运作机制研究

    阎昭武

    "两课"教学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由校长及其行政系统为主实施,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活动过程。它的有效运作,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及制度、经费等方面的保障,而且还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2003年02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